M先生问我打算什么和他领证时,我反问他什么时候上交工资卡。他笑眯眯的将手摊在我眼前:以证换卡。
不过结果验证我被骗了。
在我从小的观念里,经济基础一定是决定上层建筑的充分条件。所以我妈妈不仅像武则天一样安排家里大小事务,并且还掌管着家里所有的钱。那时候老爸在外挣钱养家,我妈在家全职带娃,没毛病。
或许爸爸是为了让妈妈放心,又或许是妈妈的威逼利诱,总之我爸除了零花钱以外,其他如数上交。而我妈在这近三十年的婚姻里,一直笃信:男人只要上交了钱,就不会干坏事,因为没钱干坏事。
结果就是我爸活了大半辈子确实都挺乖,没犯过原则性错误也没踩过底线。因此当我妈知道我并没有拿到M先生的工资卡时颇有微词。在妈妈眼里,这个举动代表我并没有彻底将M先生“收服”,婚姻的保障缺失了很重要的一堵城墙。
懂事后的人生,一半的岁月在异国他乡。美国公平公正够AA的风气显眼而明朗,在这样的氛围渲染下,我并不习惯去支配和夺取不属于我的那一部分钱财。尤其在美国,当你接受一位异性的邀请并与之共进晚餐时,AA是杜绝对方有“下一步行为”的重要手段。
反之,如果你接受异性为你买单,那么他就能理所当然的来撩你了。
而我的个性是,如果对方不主动给我,那我的脸皮也薄得不好意思去拿本身就不属于我的东西。
但妈妈的警告依旧让我有些担忧,尤其我妈拽着一位高校教授的名言同我说:婚姻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你压不住对方,那你就只有受压的份!
因此我问了身边许多朋友关于各个小家的财政支配。
调查发现,80%的家庭,妻子掌管财政大权;10%的家庭,丈夫掌管财政大权;9%的家庭,财政独立。还有1%,是我和M先生的特殊状况。
其实谁掌管财政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这样的结果会给家庭带来怎样的影响。
包包一家是那80%里的一份子。包包的爱人每个月只留1000元,剩下都给包包。当然了,家里的所有开支以及男生的信用卡帐都是包包支付的,毕竟,男生口袋里只有1000块呀。
从比例来看,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但大家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妻子每个月收上来的钱还不够还爱人的卡帐,自己还得再贴出去一部分。但男生也很无辜:我钱都给你了呀,那其他的当然都你来啦。
其实那80%的家庭的财政支配情况都来自于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作为过来人的“经验”像魔咒一般牢牢的吸附在下一代的脑海里。其实对于父母给的结论,通常我们都不会认真去思考到底对不对,毕竟那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自然而然的信任。
但是,过来人的经验真的是正确的吗?他们的经验真的适应每一个时代吗?或者这么说,他们自以为好的经验,对方也这样认为吗?
我和M先生相处得很愉快,我们的财政是独立的。但M先生还是办了一张附属卡,让我平时能毫无顾忌的刷他的卡消费,并能攒下自己的钱。
作为一个内敛成熟的80后,他对我说:婚姻里为什么非要谁压制谁呢?公平一点不好吗?只要一切出于自我意愿,大家都彼此接受,谁规定必须女方管钱才能婚姻幸福?
我身边彼此财政独立的家庭依旧存在,但他们依然过得很幸福。妻子甚至都不知道丈夫到底存了多少钱,但她依然选择相信,并且辞职备孕后,要钱伸手,毫不顾忌,而年轻的小丈夫也心甘情愿的掏钱为妻子的生活买单。
有时候,过来人的经验或许真的能帮我们减少很多问题发生。但在婚姻的相处上,却并不可取。每个人都是个体,都有独立的性格和灵魂,为什么是你恰巧与TA的灵魂发生碰撞而不是别人?
每一对恋人都有独特的相处之道,这才是爱情美妙之处。幸福的模样看似相同,但幸福的经营却各不相同。
只有你,才是自己的过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