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情暖
在二十四个节气里,冬至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虽然它在“二十四节气”里排在了第二十二,算是“倒数”的名次,但它在人们的心中却很重要,我们这里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这一天还是必须要吃饺子的,要知道以前条件不好,只有过年或者家里有重要的客人或者事情的时候,才会吃饺子,由此就可以看出冬至在人们心目中的意义。
我想,冬至如此重要,不能免俗,写下此文也让自己涨一个知识。
“数九之始”
冬至是太阳直射点的南行的极致,冬至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将会逐日增长。我们这里就有“冬至一过,当下(白)天长”的俗语。
冬至是一个吉日,《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就是说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太阳回升,是一个太阳直射点往返循环的开始,应该庆贺。
我们形容天气寒冷的时节通常会用“数九寒天”,现在的小学课本里也有《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
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从这个“九九歌”中,就能清晰的感受到冬至后天气渐寒,又逐渐回暖的过程。
团圆挂念
冬至节,老一辈人是特别重视的,必定要包饺子,吃饺子。据说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生冻疮了。我们这里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
小时候就算不爱吃满是萝卜馅的饺子,也会被奶奶强迫着吃两个,奶奶还给我们说:“这两个热腾腾的饺子吃了,那饺子皮就能把耳朵包裹在里边不被冻伤。”那时候的我,吃了饺子后真就满心坦然,再冷的天在外边跑也不跑,就想着自己有“神功护体”,耳朵根本就不怕被冻掉。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不必再吃那种纯萝卜馅或者白菜馅的饺子了,纯肉馅的饺子、三鲜馅的饺子等等各种馅料的饺子让人垂涎;不会包饺子的人在超市里也能买到各种口味的速冻水饺。但,不管何种馅料的饺子,都有亲人的祝福和爱意深含其中。
中午爱人专门给我送到学校一碗饺子,还贴心的带了蘸料。下午放学回家又看到婆婆专门留给我的饺子。我知道,不只是因为冻耳朵的传说,是因为亲人的挂念和爱。所以有人说冬至日,天寒一分,情暖一心,这句话用在这里恰如其分。
心怀感恩
你知道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的吗?
相传医圣张仲景在长沙时,曾经看见白河两岸的乡亲们在大冬天衣不遮体,有不少人耳朵都被冻烂了。于是张仲景马上召集他的弟子们在南阳关搭起医棚,把羊肉、辣椒和姜、胡椒、茴香、皂角等一些驱寒药材一起放进锅里熬。熬好后捞出来打碎,再用面包成耳朵的形状下锅煮。张仲景管它叫“祛寒娇耳汤”。冬至那天,棚子周围挤满了人。张仲景和他的弟子们,给每人一碗祛寒汤、两个娇耳。说来也怪,人们喝了祛寒汤,吃了娇耳后,觉得双耳发热全身暖哄哄的。不到半个月耳朵就全好了。后来,人们便把这种食物称为“饺子”,“扁食”,还认为冬至这天吃了饺子整个冬天都不会受冻。
两首冬至诗
《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
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
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见三秦。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感怀》
若冰
年年冬至日,
家家娇耳汤。
无畏严冬寒,
亲情暖心间。
哈哈,最后一篇开个小玩笑,打油一下,为您添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