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知识
1、流行病学
1)占肾肿瘤7~10%
2)男:女 = 2~3 :1
3)年龄:50~60岁
4)可能病因:膀胱癌病史
2、解剖
1)位置:长11~12cm,位于腹膜后,内侧与腰肌平行走形;在T12-L3水平,左肾稍高
2)包括肾皮质+肾髓质,肾乳头开口于肾小盏,肾小盏汇合于肾盏,最终流入肾盂,肾盂输尿管结合处延伸为顺尿管,后者沿腰大肌外侧缘走形,最终汇入膀胱三角区。
3)粘膜表层被覆尿路上皮
3、病理分类
大多为上尿路移行细胞乳头状癌
4、组织学分级
同膀胱癌
二、临床表现
1、全程无痛性肉眼或镜下血尿(主要症状)
2、腰背钝痛或绞痛、膀胱刺激征
2、局部扩散:常播散至原发肿瘤部位的近端或远端形成多发癌灶,必要时需输尿管/膀胱镜检查
3、淋巴结转移:高级别倾向转移
4、远转(16%)
三、检查与临床诊断
1. 检查
1)体格检查:不明显,极少数可触及侧腰包块,为肿瘤或肿瘤引起的肾积水所致
2)全身状态评估:三大常规、大生化、凝血、心电图
3)局部区域检查:泌尿系CT;逆行性肾盂造影、增强MRI、静脉尿路造影(现少用)
4)病理检查:尿细胞学检查(检出率低),输尿管镜(采样小,有漏诊风险)
5)全身检查:胸部CT、脑MRI、骨ECT;或PET-CT
6)第二原发:膀胱镜(17%合并膀胱癌)
2. 诊断标准
定位、定性、定量(临床分期 + TNM分期)
四、治疗
1、治疗决策
1)无远转:首选手术
A、标准术式:患肾+输尿管全长及开口部位的部分膀胱
a、高级别:区域淋巴结清扫,特定患者可新辅
b、低级别:±区域淋巴结清扫
B、保留肾脏手术或内镜下切除术:低级别、低分期、单发,且肾功能差或对侧肾缺
2)远转:化疗
2、术后放疗
1)适应症:pT3-4/pN+
2)靶区:CTV(肾窝、输尿管走形区、输尿管入口处的膀胱三角区 ± 腔静脉旁、主动脉旁LN)
3)剂量:45~50Gy/1.8~2Gy;多发N+或切缘+,追量5~10Gy;R1/2切除,进一步加量
4)OAR剂量:
A、肾:两个正常肾:双肾 <15~18Gy,V12、20、23、28 < 55、32、30、28%;单肾:尽量低
B、胃:V45 < 50%
C、小肠:V45 < 195cc
D、肝脏:Dmean < 30~32 Gy
E、脾脏:5~10Gy
F、脊髓:Dmax < 45Gy
3、化疗
1)辅助化疗
A、适应症:pT2-4/pN+
B、方案:基于顺铂的化疗(肾小球滤过率达标),ddMVAC(剂量密集) 3~4周期或GP 4周期
2)新辅助化疗:有待进一步数据
五、补充
1、治疗后随访
1)随访内容:疗效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2)随访项目:定期膀胱镜(pT3以上,Q3M 1年)、上尿路成像(Q3~12M)或CT或MRI
2、预后及预后因素
1)预后因素:初始分期(高转移率差)、病理分级(高级别差)
2)预后:5年OS:总体74.5%;局限期92.6%;LN-M68.7%;远转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