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了一个纪录片爱好者。
我记得我当年是不爱看记录片的,认为记录片冗长、乏味、无趣,不如电影来的生动有趣又鲜活。那时的我,年少无知,对自己所不理解的领域,不去尊重,也不去了解,只是随意下一个定论,浅薄而愚蠢。
也许是不再小了,当我再次看纪录片的时候,才发现只是”纪录“两个简简单单的字,就概括了多少人间百态,广袤宇宙。
《美丽中国》
旅行回来后,我又看了一遍《美丽中国》,这是我最喜欢的纪录片之一..
看夕阳西下,两只鹤交颈偏偏起舞;幽渺漆黑的水面之上,一只蝙蝠张开半透明的双翼,掠水飞行,动作敏捷地抓起水中游鱼,激起水花,如冰似雪,毫不停留地飘然远遁,配以潺潺水声和空灵的背景音乐,吊诡奇妙;几千米海拔之上,回转过头来看镜头的藏狐,又幽又远的目光让人为之一动。
《美丽中国》记录的不仅是中国的山川地理,还有浓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风情。
傍晚时分,古老爹倚在窗前,仰头远眺,看着遮天蔽日从北方飞来的成群雨燕,计算着它们南来的日子,并以此盘算着插秧的日期。第二天,各家各户就一同忙着把秧苗移到山间的梯田之中,而头上的雨燕也在忙着建筑新巢;藏民用一双粗糙但有爱的双手,喂食受伤的高原野鸡;东北冰天雪地下的鄂温克人,世代和驯鹿相依为伴,他们还为每一只驯鹿起了名字……
《美丽中国》,整部纪录片,都在探讨,人与自然最好的相处方式是什么,以及在环境压力如此严重的中国,乃至全世界,人与自然,该何去何从。
钱穆在《国史大纲·序》中说,国人都应对本国史存一份温情与敬意。面对江山如此多娇,我们也当存一份温情与敬意。
《第三极》
在西藏的时候,我经常能看到关于《第三极》的海报,画面是高耸的雪山,苍茫而神秘。
我时常沉迷于西藏的美丽,蓝的发亮的天空,又绵又软的云,转经的老人手持佛珠,嘴里不停的念着经。
从未见过,从未听过,一切充满着新鲜与神秘。
这个世界,未知总是让人着迷。
回来后,我看的第一部记录片就是《第三极》
我喜欢每一集里的各个小故事,人与自然,万物与这个世界。
我会静静的看着屏幕里的他们,或是欢笑或是忧伤。
那里的人,我曾经见过,那里的风景我曾经见过,然而,总还是有太多太多我所未了解与见识过。
那么广阔的天地,我怎么看的过来?
《大明宫》
一座大气磅礴的宫殿,一个包容开放的时代。
一个空前绝后的都城,一些可歌可泣的人物。
在西安的最后一天,我去了大明宫。
一所占地面积及其浩大的,废墟。
是的,就是废墟。
但是只是站在那里,你就可以想象当年大唐的盛世繁华,对比今夕,让人唏嘘。
记录片以大唐帝国的权力中枢大明宫为载体,通过其从建造、辉煌到毁灭的过程,讲述了大唐帝国三百年荣辱兴衰的历史;更通过大明宫的命运,探讨了大唐盛世的诞生背景,揭示了大唐帝国衰退覆灭的历史根源
前世风雨,后世尘烟,亭台宫阙,都成残垣。
《中国文房四宝》
前些日子,有人向我推荐了这部纪录片,说值得一观。我说好啊,然后就去看了。
算起来,其实,我从来并不多了解中国的笔墨纸砚,因为我并不画画也并不写字,对纸张也从来没有研究,所以,当我看到在中国还有那么多的人在追求着笔墨纸砚的极致时是深感震动的。
总有那么些人,会为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深入研究,以致成痴。
他们会是书痴画痴笔痴墨痴。
为自己所爱而成痴,我又是多么羡慕。
时光荏苒,历史终会留下他们的痕迹。
《寻味顺德》
纪录片从美食出发,讲述顺德人的故事,展示这方水土的过去和现在。节目介绍了顺德人在美食之上和美食之外的功夫,在无数顺德传奇背后蕴含着顺德人的工匠精神。通过这里的人们对期待一顿普通家常饭菜的态度,看到他们的生活观、价值观。
前几天刚刚看完这部片子,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脑海了闪过一千零一次要去顺德的念头。我甚至还考虑要不要找个顺德的嫁了,这么多好吃的,实在是让人难以把持。
为了美食,我也是蛮拼的。
有时候我会思考,人们为什么会拍纪录片?
在很久很久以前,当人们还没有文字,人们就已经开始在岩壁上用石料、木炭、矿物刻画记录下狩猎的场景,到了后来,人类有了语言,于是人们用史诗来记录历史,用诗歌来记录爱情、生活,用颂词来敬畏自然与神明,再后来,我们有了文字、颜料、青铜,有了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等。
到近代,有了胶片,可以用照片、影像去记录。
直到我们有了视听语言,才有了今天的电影、纪录片。
无论是古早还是现代,所有的记录都是在讲故事。用语言,用文字,用影像记录下这个世界,无论悲伤欢喜的人生,还是静默无言的天地。
也许,会有那么一天,你会因为一部纪录片,爱上一朵花,一座城,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