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不辩,寡言不争

        以前结识过一些能言善辩、巧舌利嘴的人,当时曾认为那是他们的一种才能,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善辩与善恶的关系问题。

        后来又结识了一些忍辱不辩、寡言不争的修炼人,就感觉到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差异很大。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最后收笔之言:“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顿时感到恍然大悟。

        是啊,巧言令色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辩才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出自于《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意思是说: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世间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

人生的修行重在于行,而不在于辩。

        真理没有必要每天去争辩。一天到晚争论不休,也未必就能辩论出来真理。一切真理与正道,只有真正用心去实修,才能真正领悟。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论语·学而》中又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由此看来,在人生中应该少说多做,这一点孔子与老子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不管是人生的修行还是一般的社会活动,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脚踏实地,不能只说动听漂亮的话而没有实际行动。细思之,善良而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与别人辩论什么,不会只用言论去证明自己是正确,即使面对诽谤或人身攻击,他也能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无辜和清白。

       忍辱不辩的人往往都是在埋头做事,他必定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与此相反,那些天天与别人辩论的人并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尽管他们在与别人辩论时处处表现自己的能力,然而真正善良的人不需要用花言巧语去赢得别人赞许,空谈而没有实际行动的行为将一事无成。

        修口德就要先远离高谈阔论,不对他人评头论足;真诚待人,与人为善,遇到磨难时忍辱不辩,才是正人君子之所为。

最美好的相遇是彼此照亮

修一山清风,待一场香雪

高贵,一个人的精神风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以前结识过一些能言善辩、巧舌利嘴的人,当时曾认为那是他们的一种才能,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善辩与善恶的关系问题。 后来又...
    0bd4329bbb45阅读 203评论 0 1
  •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巧言令色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辩才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爱在夏末秋初阅读 882评论 0 0
  • 好词: 筋疲力竭:精神、力气消耗殆尽,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惊愕不已:形容十分惊愕。不已,是无法停止,无法遏...
    不复杂一阅读 348评论 2 0
  • 1 这就是你的世界 一个铁织的牢笼 逃不了的宿命 ——实验实验小白鼠 2 你不能海纳百川 但能承载 固定的容纳 ...
    追风_defb书写人生阅读 416评论 4 16
  • 这是一株很普通的蝴蝶兰,又是一株极不平凡的蝴蝶兰。养在家里,约有3年时间了。 2012年春节前,侄儿单位发的福利。...
    斯麦尔阅读 650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