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差3个月零12天才满26岁的姑娘,已经在相亲大部队中沉浮了近3年,在此期间,我粗略的统计,见过20多名小伙子,见面最多的高峰期是24岁那年,客官们以为是正当年的好时候?错了,那是我妈开始张罗,撺掇周围的亲朋好友广撒网、一个可能性都不放过。
然而,我是如此“不争气”,见过面的最多撑不过5个回合,就成了微信里的陌生人。我也苦恼过,相亲是不是与我八字不合,到底是哪里有问题?
在父母的眼里,相亲不是一件“见不得人”或者“掉价”的事,而是到了适婚年龄单身男女的“福音”。
国人的思维在相亲这件事上毫无创新,流程是先匹配家庭条件,再匹配个人条件,最后双方聊天见面。这种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先行,透露着一股阶级固化的味道,还衍生出许多莫名其妙的筛选潜规则。
比如,本地的女人趋向找本地的男人,城市的女人对外地农村人一律pass;公务教师系统的男人只考虑同体系的女人;单亲家庭的注定比别人矮半截,没人介绍好条件的对象。
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言论,比如,女人过了25岁还没对象就是挑剔,到了30岁以后没对象,只能找二婚的凑合;30岁没对象的男人可能是有点问题。
没有来由的社会舆论外加父母的攀比虚荣,就像水滴在你的心上,就算坚如磐石,也早有被刺穿的那天。
我以为相亲是遇见爱情的方式,到最后发现,只不过是待价而沽。
在这二十多次的相亲上,我知道穿着优雅大方,略施粉黛,言笑晏晏,少谈自己,多聊对方的“我”是受欢迎的,而我的特立独行、小小梦想在别人眼里是不知足长乐、不安分守己。
那个坐在对面和我侃大山的男人,其实只有高中毕业,却被介绍人吹成是在企业里做干部的本科生,我不歧视任何职业,但既然问过我的择偶标准,为何要故技重施,大专都考不上的人,智商真的不会影响下一代么,可我还要全程尴尬陪笑。
那个坐在对面和我大谈爱情观的男人,前女友是在微信搜的附近人,两个寂寞的灵魂相遇不是坏事,他却在与对方相处的第5年,以性格不和而分手。而在我谈到不喜欢男人总拿分手当口头禅时,对方还一脸“你这样是不懂男人”的幼稚样。
那个坐在对面和我风花雪月的男人,手机微信里可能还躺着其他好妹妹,相亲嘛,只要没有说出“在一起”的那一刻,都是自由身,谁也别限制谁。
见了两次面就想扶肩膀,见了三次面就说黄段子,我真想往这急不可耐的嘴脸上啐一口,这种事粉碎的不仅是对方完好的第一印象,还有我心中对男人的好感。
就这样,把自己的未来交由周围的圈子质量决定,可信度还不如随机走入一家酒吧。起码,走入酒吧的我还有“老娘不高兴,说走就走”的权利。
我以为相亲是爱情的快车道,到最后发现,只不过是速食快餐。
那些走上相亲之路的姑娘,有多少是迫于父母的威逼利诱,被“剩女”的言论洗了脑,还没享受过一个人独处的美好,就急于走入两个人的羁绊。
有多少是因为一个人待着寂寞,只想先找个伴陪着、玩着、宠着,找个哥哥甚至爸爸,总之有个饭票才好清闲度过余生。
有多少是抱着“骑驴找马”的态度亦或寄希望于用一个男人遮盖住另一个男人的印记,抱着各种我未曾设想过的理由。
可是姑娘,你的这份不正之心在关系里只会伤到自己,你的言语行为在宣告你的意图,你在为自己的小算盘窃喜时,男人们也会各有所图,所以,在你下次遇到渣男的时候,就不要抱怨,这都是你“应得”的。
我以为相亲是通往爱情的通道,到最后发现,只不过是各取所需。
相亲就是这么赤裸裸的挖空你,你的温柔以待,无法等来同等的美好。你的挑剔与精明,不过是埋下苛刻的种子。
我的闺蜜还曾亲授经验,包括,相亲初期如何挖掘对方的情史,确立关系前要“表现出”很喜欢对方,才换得来对方的热情,确立关系后如何拿捏好分寸,让对方离不开你……听的我是自愧不如,但真心觉得好累。
姑娘,我知道你渴望爱情,但如果可以的话,请不要再相亲了,相亲不会让你遇到对的人,只会慢慢模糊爱情的模样,污染爱情的纯粹,磨灭你对爱情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