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魂・寻迹木寨印记
晨曦初现,朝霞绮晕。阳光轻柔漫洒,拂过肌肤,让人身心沉浸于慵懒之中。周日闲暇,迎暖阳、融春色,信步于小城附近的山地农家,随风随性,踏青寻幽,追忆往昔,探寻那失落的溯源地,亦是一种惬意休闲。
沿312 国道北行,木寨村独有的人文地貌,成为此次近郊游览的理想去处。越过简村,顺河道旁的村路前行,农舍依山傍水,顺山脚而建。河道旁的开阔地带,农田与果园交织,生机盎然。桐花竞相绽放,粉朵争艳,点缀于绿意之间,为春色平添几分风情。

风拂山峦,远岭苍茫。天空蔚蓝澄澈,明净似碧玉。车窗外,起伏的山峦铺展着青绿的韵律,村路顺着河道延伸向前。道路平坦舒缓,随山势略有曲折,一路绿荫如盖,暖树迎风,令人爽心悦目。然而,车辆行驶在乡间僻道上,惊扰了一地清幽,惹得鸟雀纷飞。
溪水清浅,石底可见。河床上枯黄杂乱的芦苇,勾起几缕寂寥意。一处由圆石围堰而成的浅滩上,游鱼沉于沙底,卵石覆满淤泥,鹳鸟破水而飞,溅起层层水花。山涧清泉潺潺,苍树落红点点,满目皆是春意,阳光倾洒,春色尽览。正所谓:青山绿水依旧在,春风拂面焕新颜。

山野空旷,风物低语。阳光投射在遥远的峰峦之上,峻峭的山岭笼罩着一层淡幽朦胧的色彩,折射出柔美光晕。近处,路旁草树润泽鲜亮,鸟雀欢腾跳跃,风儿拂动山冈林木,一切清爽宜人。天高云淡,碧空深邃,不禁令人心生清远旷达之感,目睹此景更觉心胸开阔。
山崖之上,几棵青松与桦树斜长而出,以一抹绿意点缀其间,诠释着生命的顽强。崖石黝黑沧桑,呈线状突兀而立,宛如木匠弹出的墨线,笔直且凸痕累累,斜指蓝天,似利剑长枪般矗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崖壁上镌刻出剑指天南的磅礴气势。

青峰倒映,碧水悠悠,河水碧如青玉,缓缓流淌。山涧风吹皱水面,送来阵阵暖意。杨柳轻摇,甘露挂枝,叶动妩媚。沿河道公路北行,绿化带中石楠泛红,紫荆叶飘舞,香樟枝头轻摆,空气中弥漫着清新气息。
绿树青山近,远岭雾起蒙。站在崖壁对岸,望着一池幽水,感受着山坳间的微风,仿佛全身毛孔都舒展开来,静心凝神,惬意满怀。这深春时节,桥梁下、塘坝旁,蛙声此起彼伏,让人仿若置身盛夏。崖壁上的黄花、绿丛中的红叶、溪流里的缓水、河床上的枯苇,皆融入这浓浓的春意春魂之中。

山高风作伴,水清鱼流连。拦河坝依地势落差,分层筑矮坝围水成塘。马头砦抗战主题纪念公园一侧,矮石崖黝黑微凸,无数卵石裸露崖面,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回望千百年来风流人物的铮铮往事,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一切都显得斑驳陆离。坐在池塘边的青石上,山涧幽风拂面,凉爽袭身。赤足放入溪水中,清水漫过脚背,似柔丝轻抚;捧一把细沙从指间滑落,轻沙掠过肌肤,似情人低语呢喃。青石在细流中隐现,落叶在清风中旋转,愁绪在落寞里徘徊,生活在流年中惘然。凝神屏气,于恬静中思索人生的意义。
塘面清澈如镜,河水越过堤坝,溅起水花后又回流到下一层水塘。唯有几片落叶在水岸边随涟漪起伏,荡漾着水草。蛙声骤起,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为宁静增添了几分喧闹意趣。正所谓:天光与山影相连,水荡与叶动相融。

旷野浩荡,山风微凉。遗址公园纪念碑矗立在临河桥梁口的小广场上,在暖阳下散发着深沉肃穆的气息。碑顶五角红星闪耀,碑体正面篆刻着烽火岁月里的浮雕:战士激昂,战马嘶鸣,呐喊如雷,硝烟似浪,宛如一本厚重史书,阐释抗战岁月,指引前行方向。
苍天寂寥,万里悲风凝白露;松涛呜咽,潺潺溪水绕晴川。缓步于此,望着这些历史的留存物,仿佛能听见先辈们奋起抗争的呐喊,沉浸于那段硝烟弥漫、不屈抗争的旧梦中。

花繁叶茂,柳垂樱绽,暗香交织。园区内战士雕塑定格于冲锋瞬间,那些依据史实搭建的阻击阵地、简陋瞭望台、单薄墙垛,再现了当年先烈们物资匮乏却顽强无畏的精神。他们临山川而坚韧,经岁月而不屈,跨长河而志长,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热血与悲壮。
步入纪念公园缅怀先烈,是为了铭记历史,牢记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正所谓见其物知其形,闻其声知其行。感受先辈们的慷慨激昂,领略中华民族的拼搏奋斗精神。如今,山河虽无恙,吾辈亦当自强。

弱柳轻扬,漫朵扶风。顺河道北行,河道蜿蜒清澈,野鱼成群。两岸树木绿意迎人,樟树樱花烂漫;路旁池塘规整,亭榭长廊相依,垂柳桃花惹人醉,恰似“清风鉴水凌绝顶,深山远径看云起” 的诗意。
风临草荡,雀戏花枝。沿着田畴菜畦边缘,一道田埂隆起,似是沿河道修建的第二道防护堤。田埂以青砖镶边,石面刻图铺地,或呈圆形石磨状,或为卵石垫形,石头缝隙间凸显草的绿意。细渠顺着田埂流淌,每隔数米就有青色原石静卧渠上,可供农人歇脚或踏石过渠。细渠堤壁由卵石垒砌,尽显自然粗犷。成排低枝石楠生长其上,嫩叶鲜红。小渠水流轻缓,水草斜入水面,拦住几片落叶,在风中颤动,勾勒出舒心的田园风情。

时光悠悠,岁月静好。轻轻折下嫩绿的垂柳,圈成圆环戴在头顶,幼芽点缀着青意。轻风拂绿水,悠然踏春行。这份惬意,始于眼、发于心、散于四肢,无杂念缠身,无喜悲扰心,悠哉至极。
一呼一吸间满是自然的温馨,一行一停中尽是芬芳扑鼻,一草一木里皆藏盎然春意。这春天里的绚烂与自由,田园的风物景致,浸润心海,化作淡淡的眷恋、不舍与珍惜。

岭峰叠翠,竹风如涛。沿着石径,绕过池塘,穿过菜畦,走过长廊,步入村户人家门前的青石路。民居沿路一字排开,门楼悬嵌横匾,“百合人家”“栀子花开”“紫藤小院” 等各有韵味,别具风情。村落小广场上,草庐黄顶,蒿草铺就,木制连廊,青砖白墙,弧壁上描绘着农家四季丰收的图景。
竹翠池幽,春波荡漾。原石堆砌的假山上,几个似瓮似缸的容器倾泻出水流,坠落石涧,水花四溅,形成小型瀑布群,而后流入水渠,缓缓向东南流淌。

沿途风景秀丽,春意正浓。樱花绽放,粉秀娇艳,朵朵添香;树茂草长,万物皆春。幽水荡起涟漪,如情人眼眸般柔波缠绵;春风浸润花蕾,似蜗牛触角般稚嫩悯柔。一切都在春阳下蓬勃生长。
鸟鸣啾啾,清灵婉转,绿意盈眸。捧一泓溪水于掌心,嗅一缕花香于鼻尖。在这清雅幽淡之地,愉悦氛围中,放松身心,轻快漫步,疏朗心境。游碧野而无羁绊,踏四季而有所悟,随风物而行,随心情而驻,领略休闲生活,岂不快哉!

古枫树根系粗壮,主干沧桑挺拔,树冠硕大如盖。立于树下,光线清暗,树叶间隙透过的光点斑驳闪烁,随叶片晃动忽隐忽现,宛如丝线牵着的云儿,透着几缕迷蒙。枫树北侧枝条上,挂满祈福红绸,随风摇曳招展,寄托着附近乡民的美好祈愿。轻触历经风霜的树干,仿佛能感受到岁月流转,令人神思飞扬,心境安宁。
苍石矗立于树下,其上悬刻的“根” 字圆润雄浑,鲜红夺目,勾勒出血脉相连的意象,彰显象形文字的独特韵味。凝视此字,仿佛能寻到故土根源,它如同一位智慧老者,拄杖屹立,慰藉着漂泊归来的游子,牵系着前来寻根溯源的乡亲。

这棵古枫树历经四百年风霜雨雪、四百年四季更迭、四百年岁月洗礼,依旧狂放而旺盛地生长着,成为这片热土的精神象征。仰望那堆叠的褶皱树皮,风动叶片,带走无尽叹息,带来瞬间的悲凉与宁静。这触动心灵的场景,让人眼眶湿润,乡愁如泉涌般喷薄而出。
青石碾盘静置于枫树西侧,凿刻的纹理呈放射状散向盘体边缘;碾滚置于碾架之中,木架陈旧、裂缝遍布,却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一架辘轳镶嵌于青砖花墙内,铁制把手锈迹斑斑,老井位于其下,墙体上遒劲有力地写着“源” 字,彰显着山乡农家对前人的敬仰与思念。

三五个老年人依偎在树下石阶前,沐浴着暖阳,虽皱纹密布、身形消瘦,却神情愉悦,聊着乡村琐事。这份安静祥和,让人倍感温馨。
天空清旷,万里无云。驻足树下,安坐石前,看风逍遥、水似玉;观树影婆娑、石径小溪泊远、旧槽石磨静卧;望田野近丘、缓水落花、柳条舞动、雀鸟飞跃、水车悠悠,四周生动鲜明。在此可舒展心情,抖落繁杂,感受宁静,聆听乡间往事,眷恋时光流逝。风物依旧,只是岁月已远走。

遥遥望去,小桥流水人家,碧池水车草堂,古树老井旧碾,田野葱郁,林丰物茂,山水清凌,远峰澹泊,一幅诗画田园画卷徐徐展开。
曰:
春意浓、困意生,和风暖、鸟语啾,沐然幽林深处,微醺无眠处;
红花瘦,黄叶枯,落紫微、轻染红,回眸风起花落,怎堪回首望;
韶光冉、池水涟,恬笑浅、欢快行,流年似梦烟散,岁月无情驻;
绿水映碧、环岭绕翠,沉醉自然怀抱里。

懒散着身体,悠闲着脚步,慢行缓走,拂叶拈花,踏青摘柳。望天地悠远,看四野空旷,览碧观翠间,当浊酒一杯,以舒情怀。
走入寂静山野,追忆乡村往事,探寻那些被遗忘或仅存于文字记载的史实场所,追思故往,缅怀英烈,涉足根源之地,慰藉心灵。接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受、欣赏、珍惜当下生活,体悟人生,这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