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娃改朝花夕拾读后感 2020-03-21

周末语文作业:看朝花夕拾写读后感, 温情、理性、批判的任意角度,下限300字(四个,还一个我忘了)娃写的底稿选了批判,我帮着改了标题和头尾。

标题,他起的“朝花夕拾读后感”,我觉得太小学化了,改。 

开头,他写的是介绍这本书几个章节主要故事和人物,我感觉平淡,改。

结尾,他第一句就直接升华到和谐社会,我认为太生硬,于是加了个人意见部分指出批判存在的必要性。

最后的全文如下。记录下来,改天想起来没准再改改。(可能在某些人眼里,混了人民政府国家的概念,还没学后面的道法内容,估计他确实也是当成一回事)

时代的“呐喊”

一百年前有一位智者用笔做刀,刻画出时代的危机,奋力和隐形的敌人战斗。他的名字叫鲁迅。一百年后的今天,我翻开他的作品朝花夕拾,跟着他回忆了他的往事,读出了他对时代的批判和呐喊。

鲁迅为何批判?从文章中就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人麻木冷漠无情,富人对待穷人就像人对待畜生一样。穷人失去了人权,社会风气败坏,于是整个中国贫弱不堪,被世人瞧不起。

身在其中的鲁迅是一名爱国者,不可能没有反抗心理?他是必然去批判的。因为他知道,人命可治,人心不可测。要救中国,就要治心。所以,他就用手中的笔点醒同胞,发出呐喊,拯救中国,直面血淋淋的人生,激励身处黑暗的人们鼓起信心变革,从而改良社会。

当今社会不再千苍百孔,"鲁迅"生存的土壤没了。但是,我认为批判性的思维是必须存在并且永不磨灭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打造世外桃源,需要刺耳的"噪音"督促全人类,共同建设美好和谐的社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