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但道家却是相反的:“因爱故生慈,因爱故生勇,慈爱故而无忧,勇敢故而无怖。”可见,爱向来是一个存在着矛盾的话题。
在理解弗洛姆这边薄薄的《爱的艺术》的具体内容之前,我们必须明确弗洛姆关于爱的两个基本看法,这是我们走进“爱的艺术”的钥匙。
1、爱是一门艺术。意味着爱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且爱是需要学习的。
2、爱的内涵不是爱一个特定的对象,爱是一种态度,一种人的性格倾向——我通过爱你而爱整个世界。
弗洛姆说,爱是一门艺术,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觉得爱是自然产生、无法控制、无需学习的呢?是因为我们把“爱情”单一地限定在男女异性间的爱,然后被这种爱情形式中男女间隔阂由于性吸引“突然消失”的情况蒙蔽住了双眼,以为这就是爱情的本来面目和全部面貌,于是我们觉得爱情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一门艺术,甚至有很多人觉得爱情首先在于被爱然后才能去爱,首先在于得到然后才能给予。
但是事实是爱情不只这一种形式,对父母,家人,朋友,陌生人的感情,也可以是爱情,如果你说这只是一个概念的界定问题(如何界定爱情的内涵和外延问题)打算对此嗤之以鼻的话,那弗洛姆接着就告诉了我们,所有这些形式的爱情究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给予自己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同时唤起对方心中同样有生命力的东西;他们的艺术也是一样的,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爱家人朋友,不会爱一个陌生人,那你同样也不会爱另一个异性个体。
那爱的艺术是什么呢?弗洛姆说,爱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而不是一种被俘虏的情绪,是自发地给予,也是自发地关心、责任感、尊重和认识。如果你说你爱一个人但你却不关心他,那没有人会相信你的爱;爱还意味着责任,这个责任感让你觉得他的成长和你的成长同样重要,是责任但不是负担;但是光有关心和责任,却不懂个体间的独立性,不懂得尊重,那么“爱”就会变成一种控制;而如果没有认识,那关心和责任产生不了作用,尊重和爱无法实现。
想成为一个懂爱,能爱的人首先自己得是个自由独立的人,这样他才能抛开依赖性和自恋心理,不期待回报而敢于去爱;他还得是个有创造性力量的人,是有生命力的人,这样他才能分享自己的理解感受、快乐悲伤、兴趣,才能感知到对方同样的本质,才能唤起对方同样的生命力;他还需要具有客观认知的能力,弗洛姆说“自恋倾向”是常态,即常人或多或少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地思考认知外部世界,而要获得爱的能力需要克服自恋倾向……
下面是一些摘录:
弗洛姆认为,在人类历史中,我们出于对孤独的恐惧,对群体的渴望而采取过如下手段克服之:
纵欲与群居。具体表现为性交、毒品;在政治中,独裁政体和民主政体实质上都在追求一致性。
“平等”。工业社会里被扭曲的“平等”,追求“一种模式”,把人变成原子,追求标准化,美其名曰“平等”。
人的创造性劳动。“所有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劳动者都有必要和他创造的对象融为一体。”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爱的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1.给予:明确一点,给予不是割舍也不是牺牲,是生命价值和活力的体现。也就是,给予的伟大之处不在于给予是一件难事,你做成了,你为此受了苦,所以你付出了爱,你伟大了。不是的,给予不是为了满足人的受虐倾向,它要像源源不断地活水,给生命注入希望和甘甜。
2.关心:“爱的本质是创造和培养,爱情和劳作是分不开的。”
3.责任:像对自己负责一样对他人负责。责任感完全是人的一种由心里驾驭的自觉的行为,是“我”对另一个具有生命意义的客体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和反应。
4.尊重:尊重的前提是超出自己去关心和了解对方。光是超出自己已经是一门艺术。
5.了解:对人的生命的了解不只是通过思想传导知识,而是通过人唯一可以使用的情感传导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人与人的结合。只有付出爱情,才能为真正的认识打开一扇门户,在爱的结合里,’我’所有的提问都得到了回答。在爱的过程中,‘我’奉献自己,也洞察了对方的言行。于是,‘我’在重新定位中又找到了自己,又发现了自己,同时也发现了‘我们’两个人,发现了人类。
付出关心,进而了解,进而尊重,从始至终都保持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