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和北京一河之隔,却成为那么多人北漂梦想的栖息地。
我并不住在燕郊,还没有“北京国贸三期嘉里中心酒店”的时候我就住在这里,算一算差不多要20年,去燕郊还是差不多10年前,有朋友说那边的房子投资潜力很大,说一定带我去看看,我是出于好奇,和朋友开车上京哈,过通州,最后过了一个大桥,那就是传说中的燕郊,参观了那里的繁华和市井,最后还是没有选择在燕郊留下任何痕迹。
到现在看,也不知道是该庆幸当初的想法还是觉得当初应该如何如何。。。。
毕竟那都是过去了。
生活工作在北京,特别是在CBD附近,总是与各种燕郊这个词不期而遇,燕郊的同事,大望路燕郊专列呜呜泱泱一眼望不到边的人群,国贸桥低下拼车和揽客的招呼声,还有摩托罗拉大厦低下一辆辆驻足捎人的顺风车,这一切都与一个极为重要的城市有关,他因为北京而变得与众不同,这里就是燕郊。
由于工作原因,这些年多数的时间工作是在CBD范围,所以这些都已经成了cbd 独特的风景,你看不看,他依然在哪里风雨无阻。
我也经常仔细打量这每天排队的庞大的群体,无论从打扮,气质还是手里的包包,都不乏有很多应该是在单位里混的不错的职场精英,一眼望去有很多的精致女孩和洋气的帅哥,但是只是他们在这35度的高温下,跟着一望无际的队伍,翘首以待的等着城际公交,最后一窝蜂的冲上去,这个时候,白领,尊严,得体的妆容,精致的着装,高跟鞋上被踩的惨不忍睹,干净的服装被蹭的歪七八扭。
这是什么呢,有时候我就在想,这就是现实吗,这些漂亮的女孩子本应该在哪里呢?在专车里,还是在男朋友的副驾上,还是迎着夕阳自驾回家,或许每一个人的生活本不一样,没有必要谁羡慕谁,快乐就好。
生活在燕郊的“北京”人多数是从全国不同地方来到北京闯荡的勇者,能够放弃家里的条件,放弃自己熟悉的亲人,朋友,机会,繁华,舞台,生活在一个也可以叫做“北京”的地方,这本身就值得点赞和敬佩。
很多人可能来了十年的变化并不大,依然租住在燕郊,依然早上5点起床,9点到家,依然乘坐者挤死人的城际公交,依然没有存款。
他们依然还都在,可能这里依旧有太多他们割舍不掉的东西,或许他们那一天会拥有北京户口,将燕郊的家搬到北京,哪怕是一河之隔的通州,给老家打个电话的时候也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们在北京,而不是北京之东。
对于他们而言,生活在燕郊还是会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幸福感,或许他比北京更包容,虽然很多基础设施需要完善,但他给了我们温暖的家。
结束语,每一个漂在北京的不易,在燕郊更不容易,遇见燕郊的同事请给他宽容,因为他五点起床了,政府也多一些关照他们的政策,让燕郊的人感受到同等的北京之爱。
愿每一位奋斗在燕郊的人
都能被岁月温柔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