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是巴金先生的短篇小说,被入选中国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
小说描写的是月夜下,阿李的船正要开向城里,已经到了开船时间,可不见从不迟到的根生。根生嫂阿香来河边,问阿李是不是看到根生?在得知根生没来之后,她预感到根生出事了,大哭着跑开。阿李去劝慰,原来根生告发了唐锡藩通匪被害。这时船上几个人发现了根生的尸体,阿李的儿子小林跑过来报信,大家都很伤心。
小说的一开头就充满悬念,从不迟到的根生怎么没来?根生怎么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随着根生嫂的出现,逐步揭开了根生的失踪之谜。
小说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根生出事的事情,以小见大,反映了当时混乱的社会现状。
二是用环境渲染气氛。夜色本来是美好的,根生嫂得知根生出事,悲痛欲绝,作者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夜色揉合到一起,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根生,根生!”女人的尖锐的声音在静夜的空气里飞着,飞到远的地方去了。于是第二个声音又突然响了起来,去追第一个,这个声音比第一个更悲惨,里面荡漾着更多的失望。它不曾把第一个追回来,而自己却跟着第一个跑远了。
根生嫂的哭声不停地在空中撞击,好像许多颗心碎在那里面,碎成一丝一丝,一粒一粒似的。它们渗透了整个月夜。空中、地上、水里仿佛一切全哭了起来,一棵树,一片草,一朵花,一张水莲叶。
静静地这个乡村躺在月光下面,静静地这条小河躺在月光下面。在这悲哀的气氛中,仿佛整个乡村都哭起来了。没有一个人是例外。每个人的眼里都滴下了泪珠。
读过之后令人无限伤感。
之前看过一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夜色》。写的是一个叫马里尼亚的教士。他憎恨女人,看不起女人。他有一个外甥女,正值妙龄,性格开朗。他想把她打造一个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童贞女。可别人告诉他,他的外甥女有了情人,他怒不可遏,准备等到晚上外甥女同男友约会时去教训他们一顿。可当他看到月色的清辉,有被感动到,当看到外甥女和一个男子并肩而行的时候,他逃走了,像是闯入了一所不应该进去的庙宇似的。
教士被温柔的夜色打败了。他默认了外甥女的爱情。小说对夜色的描写很唯美,同样用景色渲染气氛。
他驻足欣赏那浸润在这温情脉脉的清光和明空夜色的柔和中的草原。成群的蟾蜍不停地向空中亮出它们的短促而响亮的歌喉,远处的夜莺吐出它们那是使人心醉,梦想般串珠似的音乐,吐出它们那对着诱人的月色而歌唱的清脆颤音,这歌声简直像是为了拥抱亲吻而唱的。
远处,沿着小溪的波折一大行白杨树向前蜿蜒的延伸着,一层薄霭,一层被月光染上银色而发光的白色水蒸气,在河岸上和周围浮着不动,像一层轻而透明的棉絮遮住了溪水的回流。
读过之后令人着迷于这温柔的夜色。
一个是中国作家,一个是外国作家,一个写的是悲剧,一个写的是喜剧,他们通过小说的形式为读者讲述了不同的故事。一轮明月见证了人世间太多的欢乐与悲苦。
叶片上凝结着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