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想要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可以找到一种更愉悦专注的娱乐方式
画画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以锻炼手部能力
还能培养审美
创造一个更有趣的活动
可惜事与愿违
整个一对一的过程
孩子的节奏始终更不上
也不太听指令
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不耐烦
这个发现突然让我意识到
我的意图并没有实现
孩子的反馈告诉我
可能我错了
于是我开始找书
彻底的搞清楚美术培养这件事
认真的看完了日本一位从事五十多年教育和美育家的一本书《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
综合考虑了孩子现在学习和娱乐的时间,退了美术一对一的线上课。
在画画这件事情上,过去我的错误是附加了太多的功能
其实画画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孩子可以自如的表达自己。
1~2岁,画画其实是手部运动的体现,从肩、肘的活动能力,到手腕;再从眼睛跟随着手一起运动,对于“创作”的解释是没有固定答案的,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并不是因为有了想法才去创作。
3~4岁,被称为“表征主义时代”,也就是绘画开始作为某种意识的表现。开始进入先有画面和想象,才画出来的阶段,这个时候需要听孩子解释画的内容,与上一阶段不同,这时候的作品是有了相对固定的解释的。4岁的孩子可以画出头足人像,这些形象呈现无秩序排列。
5岁~8岁,被称为“感觉的写实主义时期”,在5岁的阶段孩子会把感兴趣的事情,按照“自己的认识”画出来,能把听到的事情在头脑里形成印象并画成画,听画中的各种关系。也开始引入基线。
6岁开始孩子会坚决使用基线建立关系,把事物做抽象化表达,把有趣的生活作为绘画主题。
7岁开始孩子的基地线变的更为多样比如水平线或地平线,也会更写实的表现人物,比如正面、侧面、背面画像,绘画内容是成人也一看就能懂的。
真正开始学习绘画技巧,是从9岁才开始的事情。
可以看出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绘画特点有很强的年龄特质,它的重点是反应孩子想了什么,想说什么,什么样的故事在它的小脑瓜中呈现。它的解释才是画画的核心。
如果过早的从大人的视角要求开始“写实”,按照既定的要求去绘制,就会让孩子失去对自己想法表达的乐趣,有了限制性的框架,渐渐的画画也不能带给孩子自我表达的快乐和成就感了。
如果画画本质上就是更好的表达,就像随意的哼唱一首歌,编出自己的歌词,那是享受生活的快乐。
在现在教育军备赛超前的过程中,我想画画更不应该变得太过功利,而失去了它的本真。让孩子更多去体验生活,去尽情表达,不再以大人的审美要求和评判作品,这是我最应该做的事了。
去快乐的体验生活吧~
最美的画都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