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想买你产品的人,只有一个理由,看到了你产品的优点。不喜欢你产品,不想买的人,有一万个理由,只看你产品的缺点,不看优点。
想做有一个理由,不想做有一万个借口。
1:对一个产品的喜欢与不喜欢取决于多个方面,首先是需求及有用性,需求就是这个产品消费者需要,有用性就是这个产品符合基本的质量要求或服务要求,对消费者来说是有用的,而不是自认为的。有用性取决于消费者的使用度及认可度。一个产品再好,再有用,消费者不认可,不去用,它的有用性也是很低的。
一个产品是因为需求生产,产品生产出来后,是要给消费者的,消费者喜欢消费,商品的价值就大,市场就大。消费者不喜欢,商品的价值就小,市场就小。面对各种商品,消费者往往会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以自己的偏好去判断一个商品的好与不好,不会去客观理性的判断。对于同一款商品,使用的越多,时间越长,欲望满意度就会越低,这时很容易被替代品所吸引,要么不断更新换代,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日益变化的需求,要么固步自封,被淘汰。
喜欢:了解,知道,有需求,确定。
不喜欢:了解,不了解,知道,不知道,有需求,无需求,确定,不确定。
消费者对一个商品或服务的喜欢,为什么喜欢与为什么不喜欢?
喜欢是指:消费者对某个商品或服务的认可,愿意去选择使用该商品或该服务。
为什么喜欢?
了解:对于该商品基本的了解。
知道:该商品是什么,有什么用,对自己有什么用,自己用过,知道该商品的优劣,与其他产品对比过,通过比较选择认可的。
有需求:自己对该商品有需求。
确定:对于该商品,自己是确定的,已知的,因而喜欢这个商品,这个商品或服务,能够为自己解决特定的问题。
为什么不喜欢?
了解:对该产品非常了解,自己使用过,对自己没有什么用,解决不了问题,没有使用价值,因此不喜欢。
不了解:对该产品一无所知,自己不了解,凭感觉判断,听别人说,由众多原因引起,对该商品产生不喜欢的感觉。
知道:自己对该产品知道其价值,但对自己无用,自己不需要,因此不喜欢。
不知道:对于其产品,不知道其价值,不知道对自己是否有用。
无需求:对于自己来讲,自己不需要,因此不喜欢。
有需求:对于自己来讲,有需求,但是自己不知道。
确定:自己了解该商品,确定不喜欢。
不确定:自己不了解,不确定自己是否喜欢,确定的是已知的,自己确定不喜欢。不确定的是未知的,自己不确定是否喜欢。
2:由不喜欢到喜欢,由喜欢到不喜欢。
人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不安感的,即在对某个产品的使用时,一般会选择自己知道的,自己熟悉的,自己用过的。对于很多产品在使用前是不喜欢的,即使有需求,在不安及恐惧中,也会望而缺步,不敢选择。这个不安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产品的未知及后果的担忧,一方面是对自己损失的担忧。这时,带入感非常重要,带入感是一种确定的状态,可以消除不安感,带入感分三个层次,前带入感,被带入感,带入感。
前带入感:
前带入感是指:我们对一切事物是未知的,无知的。也就是我们小时候,是父母给我们吃什么,我们便吃什么。用什么,我们便用什么。父母为我们进行了筛选,帮我们删除了不确定的因素,我们是直接,不加思考,不加考虑的去使用,去食用。在前带入感的状态下,我们会形成对某些事物,物品的偏爱,也会形成对某些事物,物品的讨厌。
被带入感:
被带入感是指:当别人使用或者食用时,我们看到后觉得不错,很好,看到了别人在使用,而且很好用,别人已经验证过了,我们内心的不安与恐惧会消除,我们有据可依,有实例可参考,在此基础上,我们去使用,去食用,在尝试过后所形成的一种,喜欢与讨厌。
带入感:
带入感是指:我们具备了一定的识别能力,对普遍的事物有基础的了解,对未知的事物在没有别人使用的情况下,可根据事物的相关信息,自我识别,自我判断,自我体验,通过体验所形成的一种状态,喜欢与不喜欢。
有些东西我们一直喜欢,有些东西我们会由喜欢变化为不喜欢。我们一直喜欢的东西,一定与我们的生命相关,即我们无法离开。那些被我们遗忘,不喜欢的物品,一般都有替代品。
不论什么,第一次的欲望满足度最高,每增加一次,欲望满足度会减少一点点,随着次数的增多,欲望的满足度就会越低,这就是由喜欢到不喜欢。人的欲望程度每满足一次,其需求度就会减少一部分,直至最后,过了临界点,每满足一次就会讨厌一点,随着满足次数的增加,讨厌的程度就会增加,当讨厌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排斥,这就是由喜欢到不喜欢。
3:如何让消费者喜欢:
一个商品要让消费者喜欢,首先要告知,通过广告宣传等各种方式方法,告诉消费者你是谁,你有什么用,能为消费者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好处,并建立良好的通道,是消费者触手可及,让消费者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的价值,在需求时,会去考虑你,选择你。
当消费者选择后,购买后,商品的质量与用途是最为关键的部分。这时,商品本身要独具特色,要能为消费者解决特定的实际问题,同时满足消费者的心理期望。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下次就会持续选择,喜欢该商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下次就会选择不喜欢。
4:如何让消费者持续喜欢?
质量,创新。
喜新厌旧是人之常情,也是事物发展,更替的规律。如何让消费者持续喜欢,答案是,持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只有与时俱进,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去生产出消费者喜欢,消费者需要的商品,才会得到消费者的持续喜欢,才有生命力。如何做到呢?
与消费者零距离,时刻关注真实消费者的使用情况,了解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与缺点,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评价商品,与消费者相互交流,不断改善商品的不足,不断提升商品的质量,消费者就会在一定的时期内持续喜欢该商品。商品的替代性很强,商品的发展很快,更新换代会让许多商品失去优势,这就是市场竞争。
要想持续保持优势,让消费者持续喜欢,创新是制胜的关键,对原有产品持续创新,自我迭代,跟随社会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出与时俱进的商品,从而在不同的时期,持续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就能得到消费者的持续喜欢。
5:面对消费者的不喜欢,如何解决?
对一个商品的喜欢,有一个理由就够了,对一个商品的不喜欢,有一万个理由去拒绝。
对于消费者的不喜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费者未知,一方面是已知。
面对消费者未知,对于产品不了解而对产品产生抗拒,恐惧,由此而引起的不喜欢与排斥状态,属于一种正常合理的常态。你所要做的是通过各种方法,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打破消费者的心理防线,让消费者通过了解,然后去体验,给消费者一个选择你的理由,让消费者相信你,信任你,选择你。
面对消费者已知,对该产品很了解,但就是不喜欢,你的产品本身没有问题,这属于消费者个人偏好因素。你可以放弃部分消费者,也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去生产特定的产品。
面对消费者已知,对该产品很了解。不喜欢是因为产品性价比低,或者有明显的性能缺陷,这属于产品本身或企业经营问题,需要改进或调整,如果不去改进或调整,消费者会逐渐离去。消费者像风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你留得住风,风便在,你留不住风,风便不在。
6:客观看待商品的市场与价值。
没有完美的产品,没有任何商品是所有人都喜欢的,任何产品都有属于它的消费者,而产品的价值取决于市场,取决于消费者。
很多人往往会站在自身的角度,狭隘的去看产品,将自己的产品想象的很完美,认为大家都需要,在这种完美想象中,会自认为的将市场无限放大,将需求无限放大,错误的估算了市场,估算了需求。
最后发现自己的产品与估算的天差地别,为什么?
因为消费者可选择性很多,同时消费者不同,所以要客观而正确的看待产品。
一个好的产品,拥有1%的消费者,市场已经非常大了,是指100个人中,有一个人喜欢。一个普通的商品,拥有千分之一的消费者已经很好了,一个特殊的商品拥有万分之一的消费者就能够生存了。
100个消费者中,有一个人喜欢,属于好产品。
1000个消费者中,有一个人喜欢,属于一般商品。
10000个消费者中,有一个人喜欢,属于特殊商品。
因此,一个好产品,做到1%的人喜欢消费就足够了,去服务1%的人,而不要去想着服务所有人。满足所有人是任何商品都无法做到的。估算市场也只估算1%,这样你就不会失望,往往能够实现心中所想,这也是客观正确的方法。
侠客海鹰
2019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