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向朱迅求婚的时候,朱迅问王志:“你有病吗?”王志:“除了牙齿有点毛病,其他地方都非常健康。”谁知,朱迅又问了王志一个问题:“婚后我可以不洗碗吗?”王志一时间无言以对。
2003年,北京的冬夜寒风刺骨,街头灯光昏黄,映照着匆匆而过的行人。医院的走廊里,消毒水的气味弥漫,王志站在病房门口,手里紧握着一束鲜红的玫瑰,花瓣上还带着几滴未干的露水。他低头看了看表,已经深夜十一点,病房里传出轻微的鼾声,那是朱迅父亲手术后沉沉的睡意。
就在这一刻,王志下定决心,等朱迅从阿根廷回来,他要向她求婚。可他心里却隐隐不安:一个农村出身的新闻主播,能否打动这位光芒四射的央视当家花旦?这个念头像寒风一样,刺得他心头一紧。
王志和朱迅的相识,源于一场工作中的偶遇。那是2003年央视抗击非典晚会的后台,灯光璀璨,气氛紧张。王志作为湖南电视台的记者,受邀参与报道,忙碌中不经意瞥见一位女子,穿着简洁的白色衬衫,笑容温润却带着一股从容的自信。那是朱迅,央视《正大综艺》的主持人。她正在和工作人员讨论节目细节,语速不急不缓,举手投足间透着优雅。
王志愣住了,脑海中闪过她在节目中骑着白马奔向森林的画面,那是多年前他偶然在电视上看到的场景,惊艳得让他久久难忘。 两人短暂交谈,朱迅的幽默和亲和让王志心跳加速。他鼓起勇气,借着工作机会约她吃饭。朱迅笑着答应,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几次接触下来,王志发现,朱迅不仅有荧幕上的光芒,还有一种真实到骨子里的温暖。她会认真倾听,会因为一个笑话笑得前仰后合,也会在谈到父亲时露出担忧的神色。王志的心被一点点占据,他知道,自己陷入了爱情。
命运却在这时抛出了考验。2003年,朱迅的父亲被确诊为结肠癌,急需手术。朱迅一家陷入慌乱,母亲和两个姐姐手足无措,家中没了主心骨。朱迅忙于央视的工作,还要为父亲的治疗奔波,焦头烂额。王志得知消息后,没有多想,动用人脉为朱迅的父亲联系了北京一家权威医院,安排了最好的医生。
他甚至推掉了自己的工作,每天守在医院,为老人端水喂饭,擦拭身体,甚至帮着处理术后的琐碎事务。 病房里,护士好奇地问:“你是病人什么人?”王志低声回答:“是我爸。”这句话传到朱迅耳中,她站在病房门口,眼眶湿润。那一刻,她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依靠。
朱迅因工作需要前往阿根廷主持《正大综艺》,临行前她忧心忡忡,担心父亲无人照顾。王志拍拍她的肩膀,语气坚定:“去吧,家里有我。”在朱迅出差的日子里,王志几乎住在了医院。他学会了观察老人术后的反应,细心记录每一次医生的嘱咐,甚至还抽空为老人做湖南家乡的辣味粥,哄着他多吃几口。
朱迅的父亲手术后恢复顺利,他拉着王志的手,半开玩笑地说:“我给朱迅打80分,给你打88分。” 朱迅从阿根廷归来,得知父亲的病情稳定,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看着王志,眼神里多了几分柔情。没过几天,王志约她到一家安静的咖啡馆,桌上摆着一枚简单的钻戒。他深吸一口气,单膝跪下:“朱迅,嫁给我吧。”
空气仿佛凝固,朱迅低头看着戒指,嘴角微微上扬,却没有立刻回答。她轻轻开口:“我有三个问题,你得先回答。” “你有病吗?”朱迅的声音带着笑意,却透着认真。她曾在日本求学多年,深知健康对家庭的重要性。
王志挠挠头,憨笑着说:“除了牙齿有点小毛病,别的都好得很!”朱迅点点头,又问:“结婚后,我可以不洗碗吗?”这个问题让王志一愣,他没想到她会问这个,但很快反应过来,笑着说:“心疼你还来不及,哪舍得让你洗碗?” 最后一个问题,朱迅的声音低了下去:“你能带我去你的湖南老家吗?”王志愣住了,随即心头一热——这不就是她愿意走进他生活的暗示吗?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志带着朱迅回到了湖南老家。他们的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一个家庭对另一个家庭的接纳与包容。朱迅曾在采访中提到,她选择王志,不是因为他的职业或背景,而是因为他在关键时刻展现的责任与担当。
央视主持人在公众视野中往往被赋予高光形象,但朱迅在自传中坦言,家庭的支持让她能在事业与生活中找到平衡。王志的付出,不仅赢得了朱迅的心,也让双方家庭紧密相连,共同面对生活的起伏。
夜色深沉,病房外的玫瑰早已凋谢,但王志和朱迅的故事却在岁月中愈发鲜活。他们用行动证明,幸福不需要金光闪闪的背景,只需一颗真心,和一双愿意共同面对风雨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