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游人皆怕雨会大,中午的公园便没了往日熙熙嚷嚷的热闹。
从长江岸堤沿被雨水打湿的石阶而下,往日见惯的台阶在雨水的洗礼下,增添几多的不寻常,凹凸有致的石阶面上,清澈的雨水泛起幽幽的景致,这在晴好的日子是看不见的。激发了好奇,左顾右盼,右边箬竹亭亭玉立,沾了雨水的叶闪着清亮,枝干笔直,仿佛若有若无散发着清香,怪不得遭古人的喜爱,将箬竹比作刚正不阿、不为世人折腰的形象,一直成为文人喜爱的四君子之一。
顺阶而下,穿过一道门,右转,一湖碧水便展现在了眼前。在平时,或艳阳高照,或是晚霞斜影,湖面倒影最让人留恋,自然成了拍摄取景之处,也是最让游人驻足欣赏的风景。而此刻,湖面显得有几分娇羞,细细雨滴落在湖面荡起一圈又一圏的涟漪,一群小鱼儿好奇的透出了水面,摇动着尾巴,张着小嘴巴吐着水,好像在问,“游人呀,天在下雨,你怎不撑伞呢?”
于是,我赶紧沿湖边而走开去。其实今天午间我是有备而来的,是要去看看荷花的。
说实在话,崇明瀛洲公园的荷花是最不起眼的。一是种植荷花水面小,连池都称不上,荷只长在只有八九米长一二米宽不等,连接公园里星湖和月湖之间的小沟里;二是品种少,在荷花盛开的时候也只有二三种不同颜色的;三是小沟两旁除了种植观赏的红枫树外还有茂盛的一组灌木,一不小心还不易被人发现沟里长有荷花。
但喜爱荷是不需要理由,宋朝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像人间的君子,怎能让人不喜爱呢!宋朝诗人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千古绝唱诗句早已将荷花的美好深深铬印在我的脑海中。不过印象最深刻的要算是首李清照小词如梦令,“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种清新脱俗的灵秀扑面而来,让人怎么能够忘怀。
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无不都诗化过荷,赞美过荷花,大家都有各自的不同的喜爱,窃以为将荷写得最传神的要算北宋词人周邦彦《苏幕遮》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词中短短的三句词层次分明:第一句“叶上初阳干宿雨”纯粹是客观的描写,初升的太阳照在荷叶上,昨晚下的雨也被晒干了;接下来一句“水面清圆”转而写雨后湖面的清澈圆润,凸显了“初阳”的时间特征;最后一句“一一风荷举”是三句中写得最为生动别致的。“一一”极写雨后荷花满池、荷花盛开的情景,不是只有一两朵荷花,而是满池的荷花都盛开了啊。“举”字真是一个特别有力量的字,而且还必须先有了“水面清圆”的背景铺垫,才更能突出“举”的立体感,因为个“举”字,二维的平面空间立即变成了三维的立体空间。“风荷举”,既勾勒出荷茎挺立出水面的清高姿态,又呈现出荷花在夏日微风吹拂下的翩翩神韵。难怪前人评价周邦彦词“结构天成”,“抚写物态,曲尽其妙”。
看来,我只能遗憾了,雨还在淅淅沥沥不停,奢望出太阳晒干宿雨也是不可能的了。但这又有何妨呢?我蹲下身子,用手机拍下了“接天荷叶”,拍下了“小荷尖尖角”。乘兴而来,兴尽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