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微信看到一篇文章《罗振宇永远不会告诉你的秘密》,论证一个“比卖知识更高明的是卖焦虑感”的核心思想。全篇文章看下来,可谓是酣畅淋漓,留言区一个劲叫好,阅读量也很快蹭到了10万+,我在将这篇文章转发到自己朋友圈的同时,自己的心也在隐隐作痛着,不是因为文章所阐述的症状正中下怀,恰恰是觉得当下社会,显然已经进入了一种洗脑式盲从了。
文章一开篇用了“刘刚”的例子,讲述他在这个信息爆炸、急于求成的时代,如何被“罗振宇式”的创业模式,成功“忽悠”,结果是,越努力,却越焦虑,进一步剖析知识付费背后的恶性循环。作者立意是好,但是文章尾部所表明的“真正的学习”,用古今中外例子进行论证阐述,这一举止,着实让我汗颜不止了。并不是说我不赞同作者的观点,相反,我很欣赏这篇文章,只是,这篇文章启发了我的思考——知识的可怕之处竟是给读者营造一种洗脑式的盲从。我不由得背脊一凉。
我们不妨设想,这样的一篇文章,完全有可能是水军派过来黑“罗振宇”的,即便不是,写这篇文章的作者,肯定也是带有自己的某个立场,不妨再大胆设想,作者是不是“罗振宇式”的受害人?这里指的受害,就有诸多种含义了。作者说真正的学习是要目标定位、懂问题驱动、懂系统深挖、致用出口。即便没有相关的论证,干抛下这四点,试问,谁人难道不晓得?
这也恰恰说明了一点,网民们缺的不是想法,而是思考能力,这也是我赞同文章作者的一个观点。但与此同时,我也认为,人天然是短视动物,越缺什么,对什么越趋之若鹜。从这点出发,让商人“钻了空子”,倒也是情理中事,各求所得,心安则已。只是批判的,不应该是某个特定群体,正所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恰似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倒也没什么大不了。
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短时间内找不到其它更好的选择,但伴之,每一种选择都是利弊的权衡。有的人选择用爆炸性的知识,来掩盖自己,和有的人选择用化妆品来掩盖自己,道理是如出一辙的,君子和小人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所作的掩盖自己的手段不同罢了。并不是爆炸性的知识就会导致焦虑,也不是说深度阅读就一定能启发思考,我们更应该想的,是在这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代,如何选取自己合适的,比如知识,比如商品。等等。
从这个角度出发,关乎“罗振宇式”的模式也好,该文作者的义正言辞也罢,都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重点。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自己为什么会认同某种模式,自己在选择的时候,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为什么别人说好我们就冲上去,别人说不好我们就望而却步,为什么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始于我们自己的权衡,而是始于别人说,所以我们才去做?为什么面对丑陋的传销,我们那么容易作出判断,而面对高贵的“知识”,我们就只能装出一腔仁义道德了?
古往今来,世间万物,没有绝对的死理。比方说,我确实从“罗振宇”的付费知识中得到了我想要的快乐和满足,焦虑感对于我来说,未见得不是一件好事;比方说,我也喜欢看别人揭“罗振宇”模式的短,思想碰撞,会让我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更加透彻。时刻明白心中所想,扬长避短,快乐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