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喝茶必备之三,水与器

大家好,这里是茶小学,我还是身兼校长和班主任的课代表。

新手喝茶必备系列,写到这里已经是第三篇,前两篇分别是基础茶知识和科学选茶。

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新手在掌握了简单的基础知识后,再结合个人不同情况进行科学选茶,那么下一步,就是该泡茶了。

有这样一句话:“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成品茶从枯燥的干茶变成柔美的茶汤,离不开水的孕育和器的包容。

先说泡茶用水。

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记》中写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这说明水的品质会对茶汤有极大影响,好茶需要靠好水激发出来。

古人选水,以山泉水、江心水和无根水(雨雪)为佳。现如今,环境不允许也太过麻烦,自然就没那么多讲究了,用纯净水(净化过的自来水)就能非常客观的展现茶的品质。

想再好一点,可以用瓶装矿泉水。若有幸进入名山大川,得以用纯正的山泉水冲泡岩茶,自然别有一番风味。

从煮水开始就要用器了。

煮水用器,不锈钢电壶用的最多,一套自动上水的百元左右,经济实惠,半自动或手动的更便宜。

其实严格说起来,都是纯净水的前提下,用陶土类器皿再用明火烧开的水,泡茶最好。

课代表亲自试验过,陶壶+酒精灯(没用碳)烧水,这样烧开的水更软,泡出的茶也更加甘甜。

就是太麻烦,大家有心可以试试,二十分钟才出蟹眼(茶艺用词,指水泡大小),真正的修身养性。

下面到了选择泡茶用器的时候了。

跟烧水多数用不锈钢壶不同,泡茶的茶器琳琅满目。课代表挑选了几种常用茶器作简单介绍。

同心杯,玻璃制,独啜用,泡绿茶最佳,可观嫩芽在水中漂浮伸展,好看好用又好喝,记住别看的太久把茶闷坏了。

其他茶也大可撮进去泡,虽然不能完全发挥茶品质,八九不离十。

飘逸杯(塑料胆)+玻璃杯,独啜或共品均可,机械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取名飘逸,是因为水和茶都是在半空中。有机关按钮,摁一下,哗~茶汤落地。

说到这儿,课代表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喜欢飘逸杯了,这种设计,很像马桶。

手抓杯或快客杯(瓷质或玻璃),这是改良自盖碗的一种茶器,保留了盖碗的多数功能,能聚茶香,还不宜烫手,使用方便。就是有些不伦不类,算取巧之器。

盖碗(瓷质),功夫茶专用,合格茶客人手最少五套(课代表有五套)。不是说买够五套才合格,是不买不用不知道是否顺手,买着买着,就凑到这个数了。

盖碗是最能客观公正表现茶品质的茶器,方便控制用茶量和出汤时间,能最大程度保留茶香,能观茶底闻盖香,用后清洗还方便,对茶叶不挑食,价格接地气。

杯和碗说完,就剩下壶了,茶器里瓷壶、陶壶和紫砂壶最为常见。

有句话叫铜腥铁锈瓷不透,用盖碗也罢,瓷壶也罢,玻璃杯也罢,都是取其不透气这个优点,兼容性强,任何茶叶都可以用。

紫砂壶则是个例外,独特的原料和工艺,使其内部具有双气孔结构,简单说,紫砂壶不透水,但是会喘气,有灵性,能养~

明明是科学,课代表刚才扯到玄学了,见谅。

紫砂壶适合冲泡香气明显的茶,初用会吸收茶香,慢慢养好后会对茶香进行加持。所以要一壶事一茶,不要换来换去,串了味。

与盖碗的八分好相比,新紫砂壶六分,养好的九分。确实好玩,唯一缺点是水太深坑太多,课代表只有一把十几年前购入的紫砂壶,这么多年愣是没敢再买一把,惭愧。

茶泡好,要进茶杯。

茶杯选择也很多,玻璃的、瓷的、陶的、紫砂的、各种金属的应有尽有,样式也很多,圆的、方的、斗笠盏、花瓣盏等等。

这里要引入个杯的概念,个杯是指不成套的单独的杯子。讲究的茶客,挑一个独爱的做主人杯,再给常来往的朋友单独预备个杯,做到一杯事一人,以示尊重。

最后就是配件,常用的公道杯、茶漏、茶夹、茶刀、茶荷、茶席、茶宠等等,因人而异,需要就购入。

怕麻烦的手握一个同心杯,开开心心走自己的茶道,也没人笑话。保温杯不行,暴殄天物。

茶器和水就讲到这里,下一篇最重要,是茶艺(冲泡方法)。有了这四篇文章,就构成了茶小学的教材大纲(矩阵文章),不挑食的新手看这四篇文章就够用。

再往后,就细讲各种茶叶和茶器,以及各种购买渠道(免费的哟)。

下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