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我一直都想写。
最初是因为总有太多想法喷涌,给了我创作的热情。选择去用自己的文字与照片,记录下珍贵的灵感与生活轨迹。
或者说我一直执着于,人活着,是要留下些什么的。
虽说会有时间替我们记得过去,但我们自己在生命的长河里,能回头望的那些瞬间,总要有一些承载着它们的痕迹。
或许是我念旧,也或许我本身就认为记录的过程就令我满足,创作的过程也让我愉悦。
所以,“想写点什么”,它成为我的一种欲望。
它强烈而美好,一想到,我就退却了一身疲倦与懒惰,我就充满热情与闪着光的希望,我是那么惧怕言语表达,却热衷于这种安静的表达方式。
它宁静又沉稳,真实又舒适,没有违心的表达,也没有不经思考的脱口而出,更没有悲欢各不相同的吵闹。
我只是在说给自己听,如果有人愿意听,那应当是我至高的荣幸。
不写一字一词的生活是索然无味的,或者说,不写点什么便让我感到空虚与焦虑——天啊,时间都匆匆溜走了,你竟然什么也没有留下来。
这两年,开始为利益和兴趣双方面写作,不再只为取悦内心。
我曾以为这仍然是一种练笔以获得满足感、成就感的好机会,我写我想写的作品,写想表达的观点,这么双赢的职业选择,应当是我最合适的方向了。
可我也是因此才明白那句“尽量不要让兴趣成为工作”的真正内涵,原来有些路,真的要自己走过,才会甘愿承认:是啊,我也打破不了无数人实践过后的经验铁律。
因为,“想写点什么”的欲望,突然转变成了:你需要去为了“告诉大家点什么”、“更符合平台调性”、“文风更让读者舒适”而做出努力。
同样是想写,可是一个是欲望,一个是努力。
一个是主观上没有任何人逼迫,我也会默默尽我所能,会尽我所有精力,“想要”去写,这是兴趣使然的创作。
可是工作里的“兴趣使然”,却是让我用兴趣去学会迎合。我需要改变我的文字风格,字斟句酌表达是否得体又恰当,需要去为了迎合读者,把“做内容”当做我的本职,我努力调整阅读节奏,每个句子是“素材”还是“观点”还是“评价”?这些都需要精心设置。
我会疲倦,是因为我在迎合,迎合让人别扭又刻意,而这件事一定会消磨精力与欲望。
也因此,我发现,我变得越来越不想写了。
不想去精心磨一碗鸡汤,端到听众耳边,为他洗净一身的劳累,解开心中的纠结,释怀那些糟糕的经历,再道一声晚安。
我不想去写八卦追热点,因为我本身就不热爱八卦,本身也并不想评论热点。
我也不想再为了表达一个不是我人生经历所得的经验,去搜索名人经历,去搜罗丰富的素材以充实这个虚无缥缈的“观点”。
这里的每篇文章,每个句子,每个字,或许都让我提升过行文水平,或许也让我学到过一些东西,也带给了你一些情绪上的满足、精神上的领会,但却依然在无形中消磨我的欲望。
我发现我下笔,越来越纠结与困难,为钻研一个平台的调性,我需要付出太多改变。
我会害怕这句话,不适合,这个字,不妥当。
我始终认为支撑我写作的应当是热情,而不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应付”。
以兴趣为工作的表象是如此让人羡慕,可是也正因为是兴趣,它才变得珍贵而不可亵渎,或者说兴趣在我们心中,其实始终高洁。
你对兴趣会有严格的底线,它应当是你想做的事,而你渴望去做这件事,是因为它在你心中有着具体的轮廓与步骤。
它是指引我记录生活、满足内心的表达方式,是我表达观点的方式,是我创造另一个世界的浪漫途径……
它,唯独不该是迎合他人而获取利润的方式。不是因为这项工作不好,而是于我而言,它不应当是我兴趣轮廓画像中的一个步骤。
因为它让我消磨着兴趣,丧失着欲望。
所以我今天选择这里,是想再一次给自己的内心一个交代。对不起,这两年让你越来越茫然。因为我没有合理用文字去探索内心,记录生活,记录思考,更没有把灵感写成故事,创造属于我的世界。
我这样盲目而不真诚的创作,让我差点就失去了创作的欲望,失去了自己表达的方式,还失去了取悦内心的机会。
我想,会越来越不快乐,是因为把兴趣弄丢了的同时,还把它变成了压力来源。
这是对我最近下笔困难的一些思考,也希望自己以写作为职业的道路可以逐渐转变为,以写作为兴趣的道路。
因为想写的欲望,才是支撑我坚持这条路的动力源泉。
最后,祝我一直“想写点什么”,而不是“该写点什么”。
鱼雁
20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