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营造良好的学琴环境
环境造就人,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有序、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即便在家也是电话不停、朋友不断,对孩子只有一句:“快去练琴!”在这种得不到切实的重视、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下生长,琴童是无法安心、投入地练琴的,弹出来的曲子也是急急忙忙、毛毛躁躁,毫无乐感可言。
家长热爱音乐,才能感染孩子。学琴之初,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学,这样不仅能和孩子一起学习基本的弹奏常识和乐理知识,还能给予孩子帮助。孩子弹错,家长也能听出点门道来。平时,可一起搜集并欣赏一些易懂的或目前正在弹奏的曲子,增加亲子之间的共同语言。
6. 该放手时就放手
有这样一个小琴童:视唱谱子时,必须由妈妈带着一起唱。练琴时,遇到不认识的音符就向妈妈招手:“妈妈,这个音符唱什么来着?”这种过度依赖的琴童,总有一天会像一台缺油的机器在漫漫的学琴路上戛然而止。所以,在学琴之初,我们就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自己能做的,决不代替。先从小事做起,打开琴盖、放乐谱、擦拭乐器等都要让孩子自己做。视唱曲子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唱,遇到不认识的音符,可找出大谱表让孩子从学过的最简单的音符开始,自己说出音符的唱名,这样记忆才深刻。尽量让孩子自己练琴,即便在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家长也不要总是打断他,这样孩子很容易分心,等到他弹完一遍,再指出错误并单独练习效果会更好。
在听到孩子弹出的曲子风格和自己的理解有所差别时,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改正”,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不要让家长的固化思维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当孩子弹出优美动听的曲子时,还要做他忠实的粉丝,给予表扬和支持,这样会让孩子从成就感中体会练琴的乐趣。
7. 给琴童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
举办家庭音乐会是给琴童搭建交流平台的好方法。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学琴时间不长,弹不出像样的“大曲子”参加音乐会,会没“面子”。这种想法是成人化的、有失偏颇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的功利心。在孩子学琴一段时间后,让他们多结交琴友,互相交流学琴心得很有用。不要把孩子关在家里蒙头练琴,而成为“井底之蛙”。
举办家庭音乐会时,可以先找一些和自家孩子琴龄相同、水平相当的琴童一起表演,让琴童们在观众的掌声中获得自豪感,并形成竞争、交流的氛围。再找几位水平在自家孩子之上的大琴童来客串表演,让小琴童在观摩学习、欣赏的同时,能看到自己的未来,这样更容易激发出孩子学琴的兴趣和练琴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