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最后一章了,亚隆平静说着自己的衰老,专业领域里跟不上新研究新治疗手段,记忆衰退,接诊来访调整为限时治疗……

读起来感觉到淡淡的忧伤,只是淡淡的,亚隆那样平静地说着,平静而安详,忧伤大概是我自己的投射。

衰老从来不是在60岁,70岁,80岁时突然就发生的事,它们从很早些时就已经在缓慢开启,早到什么时候呢?早到前年开始时时意识到膝盖的存在,早到去年过年大扫除,站在窗台上突然不再敢身子探出窗外擦玻璃。早到今年考社工证,第一次这么清晰地体验到记忆力下降,几乎沮丧成创伤。早到昨晚收拾换季衣服,踩着凳子拿一摞要放到衣橱顶层的夏季床上用品,突然感觉力不从心干脆放弃……

不仅试着想象,假如能活到亚隆写这本书时的的年纪,我也有底气像他那样说一句“这就是人生?那么再来一次”吗?亚隆说他总让他的来访去探索遗憾,敦促他们追求一种无悔的生活。可是在现在的年纪,怎么就想给自己下个论断,没有遗憾,已经无悔了呢?

并不是真的无悔无憾,而是真的要找,找到后去奋力弥补,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情。更或许真实生活不是影视剧剧情,没有那么浓缩鲜明,现在在做着的就是某种弥补遗憾。大部分人都在显而易见或隐而不见地以各种形式,或多或少地弥补着遗憾。

而追求无悔的生活,这是一个多么高的标准,回想一下那些后悔过的,仿佛再来一遍也还会是要那样选择,那样发生。据自证原则,人要让自己后悔曾经的选择,也不是那么轻易的事,否定自己需要的不是一般的勇气。

亚隆继续回顾着始终伴随自己无法彻底处理的生存焦虑,因一次偶然,在一家犹太餐馆看见一些古早犹太家庭照片,他仿佛看见了自己,看见了母亲,也因此理解了母亲的艰难,感激于她的付出。但他自己的创伤已经烙印在生命里,他忍不住低声哭泣,他说自己一生都在探索、分析、和重建自己的过去,但现在他意识到,自己内心充满了泪水和苦难,可能永远也无法摆脱。

借助那些照片,他看到了自己一直在逃避的东西,他终于把自己的个人不幸和整个民族背负过的巨大苦难联系起来,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疗愈的伤痛。

背负着这样的伤痛,亚隆在事业和个人爱好上始终进取,获得辉煌的成就。凭执著与自身魅力找到近乎完美的伴侣,有一个亲密繁荣的家庭,一群长久相伴的朋友……而他如此平常真实地说着这些,像一位普通老人在诉说自己普通的一生,以至于常常让我们忘了,这是一位专业领域翘楚在回顾自己一生的故事。

亚隆自身就是存在主义很好的呈现与例证。

完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