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你才能做出别人做不到的

我的萝卜阅读:

从书籍中摘取有价值的地方(萝卜),洗吧洗吧(剔除不必要的信息),切切片(解构原内容)、炖了(融合自己的经验)、大家一起吃(产品化输出)。

以下正文出自《职业培训师的8堂私房课》杨思卓 林海著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纪伯伦

培训的本质是投资

企业在培训上的投入都需要以某种方式体现出回报,这种回报离企业的绩效越近,培训本身的意义就越大。

一切不以组织绩效为导向的培训都走不了太远。

培训师应关注的组织绩效有三个层次

第一,提高能力

应对目前岗位的司职能力,不学就会被淘汰的能力。这是职业能力中的“痛点”。

第二,获得新知

应对即将到来的职业压力的能力

(1)获得、提高技术;

(2)充实、更新知识;

(3)经验共享,将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激发活力,挖掘潜能

提高整体素养,获得持续成长的能力。

(1)改善态度:强化协作精神;

(2)心理调适:改善心智模式;

(3)开发潜能:将潜意识变为显意识。

培训成果的新四级评价标准

传统的柯四级评估法——感受一知识一应用一效果

这四项分层评价系统以“产生行为的结果”为最高标准,是(“鱼”)的标准。

培训还应有更高的追求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团队能力的可持续,实现可持续除了能够得到技能,还能改变员工的心智模式,是(渔”的标准)

新的四级评价标准——“知”“行”“智”“心”

第一级:知——让渡知识,满足饥渴;

第二级:行——实践应用,绩效提升;

第三级:智——模式改良,触类旁通;

第四级:心—心灵成长,价值再造。


第一、二级是显性标准,第三、四级是培训追求的更高标准。


@见

培训的存在是为人服务,

具体到企业中,就是为企业中的人服务,目的是通过服务人进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是培训的存在意义。

作者从培训的存在意义出发,

结合个人实践经验,为后来者指出了培训师做企业培训服务应关注的三个层面,即培训师的切入点,在这三个层面上下功夫更容易出成果。

此外,如何检验成果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者结合实践经验升级了思维评估法,值得借鉴。

@感

以目标为导向的思维方式,有目标有策略有检测指标的思维方式,值得学习。

开宗明义——不要忘记为什么而出发——十分点题。

回想一下自己,

此时此刻,你正在做的?

是不是有助于你到达出发时的目的地!



@思

思考模式的触动

这两天的拔萝卜,发现作者的论述有这这样的套路:

从现象开始引发思考,通过价值链分析,从现象进入到本质;

如培训活动是一种现象,从价值交换的角度去探究培训活动背后的实质,发现培训是在为人服务,为企业中的人服务(作者的经历集中在企业培训),而为企业中的人服务的目的是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

基于本质认识,进行策略再设计

了解了培训是为了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那么就得从企业发展需要的角度去思考培训如何更好的达成这个目的,于是就有了服务人的三层方向,四层衡量标准。

由表及里,再由里及表的思维策略,不就是NLP里的上堆下切技术的现实应用吗?

@行

锻炼一个思维模型

现象——现象背后的发展动力(什么动力推动者现象的产生与发展)——再看现象

具体到萝卜阅读:

大家一起进行萝卜阅读是一种群体现象

是什么推动这种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持续呢?

有人号召,有人引导,但本质是产生萝卜阅读的这群人内在存在着一种未被满足的需求(想要变得更好),而引导者给出了萝卜阅读能让个体变得更好的路径。

于是乎....

当你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你便能做出别人做不到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