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大信任社康的,可正是在将信将疑中,我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6月2号、3号,孩子从2号晚上发烧到3号晚上十点完全退烧,症状是发烧,呕吐和食物不振,精神萎靡。遵医嘱吃药,6月7号停药。
6月17日到6月22日,从最初轻微咳嗽到睡觉咳嗽到完全不咳嗽,症状是咳嗽,呕吐和食物不振,精神不佳。治疗方式是遵医嘱吃药及做三天雾化。6月23日到25日完全不咳嗽,停药,只是食欲欠佳。
6月26日再次咳嗽。症状是咳嗽,流黄色鼻涕,身上有红色疹子,食欲反而比之前好,精神也好。遵医嘱吃药做三天雾化。可是28号晚上几乎彻夜咳嗽,果断29号带去萨米医院,在这之前一直在社康就诊。社康诊断一直是小感冒,吃药就好,肺部没事。突然在萨米医院拍胸片给医生一看竟然是严重的肺炎,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然而医生已经下了住院通知。
6月29号因为萨米医院没有床位,我们转去离家十多公里的龙岗中心医院,又因为没有床位,只得一边排队住院一边在急诊输液,6月30日,终于住进了医院。
在得知孩子是肺炎之后,我频繁回忆这之前的医路历程,愈是回顾愈是觉得后悔内疚。
我真不应该带他去社康看病。在他发烧,两次爆发咳嗽的过程中,我几乎每日都在下班后带他去社康给医生听诊,可是得到的回复总是:你家孩子肺部没事,吃点药就好了!医生态度很轻松。念及他偶尔晚上咳嗽,又体质不太好,我自己要求另外开雾化给他做——我以为真如医生所言,不碍事,小问题。
呜呼哀哉,在大医院一看竟是严重的肺炎,医生说他是慢性肺炎,拖久了才慢慢形成,又因为如常的精神和食欲掩盖了肺炎的症状,让看护的人掉以轻心。
就像表面平静安详的湖面,湖底却暗流汹涌,孩子的病正是如此发展。我没想到自己精打的算盘,竟是舍近求远——我因为图表面的就医方便,又因为不便请假带孩子去医院,所以选择了去社康看病,可是最后竟让孩子生了大病,我们却不得不转去相距甚远的龙岗就医,这不是本末倒置么?
我终究是犯了错,所以我必然要承受这后悔内疚。
曾经在翠湖社康我在嘟嘟身上犯了同样的错误,得下结论,社康只能看小病,小孩尽量不去。可是搬到坑梓后,我被此处社康表面的配置和规模给迷惑地忘记了前车之鉴(比翠湖社康要大好几倍,仪器设备也齐全的多),我多么肤浅又健忘啊。
越是追根溯源,越是觉得我当初别有选择,这悔恨感就越强烈。可是当我抽身出来,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审视我的处境,我真的有选择吗?如果重来一遍,在不知后果的前提下,我肯定仍然会重蹈覆辙,因为惯性思维——在现状下,选择最经济最利我的方案是人的本能,即便有时候的利我在更宽广的时间刻度下来看是自伤的,但在短视下它就是最优最理性的方案。拨开对自我主宰的自由度疑惑重重的迷雾,渐渐看清,所谓选择,在种种局限下,竟是一系列的不由自主,你的选择充满了你命定的意味。然而以结果导向去回顾,加以推敲,无论你做了何种选择,那条未选择的路始终更加芳草萋萋迷人无比。于是我开始懂得罗伯特的叹息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