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古称殷、邺,是中国古代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历史上先后有商朝、曹魏、后赵、北齐等七朝在此建都,有七朝古都之称。耳熟能详的:项羽破釜沉舟、曹操邺城发迹、抗金名将岳飞等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历史学家郭沫若来安阳时曾经写下“洹河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的诗句。
安阳老城区,高楼大厦不多,很远就能看见远处漂亮的文峰塔。文峰塔在天宁寺内,又称天宁寺塔。塔上半部是红色基调外墙,顶上一个红色的小佛塔(藏式塔刹)。下半部石头本色。塔身坐落在一个高达两公尺的砖砌平台上,平台上面是莲花基座。莲花座上莲瓣共七层,上承塔身,下护莲座。塔身底层的八个面上刻着一个个精美的高浮雕佛像。互相勾连的砖质斗拱呈80多度角(几乎连接了两层屋檐),清晰地展现在游人们的眼前,令人连连称羡。
文峰塔上大下小,呈伞状形式,它的平台、莲座、辽式塔身、藏式塔刹的形制世所罕见。在门口买票,可以登塔。看见塔身入口处的石头阶梯又陡又滑,令我想到了自己的年龄和膝盖,再则塔外立面上看不见走廊和窗户,似乎不能观景,便决定放弃了。
文峰塔周围是热闹的市集,在一个停车场里有一座青砖砌成的两层八角小塔,应该也是个古建筑。附近的安阳老街,可以走到古老的钟楼。钟楼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毁于日军炮火,1988年重建。和其他城市的钟楼不同的是,安阳钟楼下设四个拱门,贯通南北东西。从钟楼中心可以去到任何方向的街道。钟楼内街道两旁满是各类小吃摊,手工制做的各色糕点菜肴。傍晚时分天色还早,年轻的人们已经在这里享受各种美味佳肴。
安阳有座袁林,是袁世凯的陵墓。它由德国设计师设计,按照明清陵的格局,参照了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濒河庐墓,为内包水泥外砌石墙的独特欧洲形制,建造成中西合璧的陵墓,在我国陵墓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袁林从南至北分别是照壁,糙石桥、清白石桥、牌楼门、望柱、石像生、碑亭、东西配殿、景仁堂、墓台等建筑,以神道为中轴,分布其间。
袁林墓台周围是一圈石头狮子,前面是一个青白石祭坛,祭坛上摆放着五个各种式样祭祀用的礼器。在袁林墓台铁门前,遇到一对江苏来的夫妻,男的三十年前在这里当兵,他记得当初陵墓比较低矮,现在陵墓增高了,前面台阶也相应增高了,我们去时还在修缮中。铁门前有块木牌上写着,1959年毛主席曾经来过这里小坐。
目前袁林收费大门设在牌楼门前,照壁和两座老桥都属免费参观项目。从袁林走出,登上缓坡,站在单孔石桥清白石桥上向南远眺,和神道齐平的糙石及照壁尽收眼底。那地儿可真大哦,可以造一个楼盘了呢!
从袁林出门打车约十几分钟就到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区域。商朝后期迁都城于安阳殷墟,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20世纪初,甲骨文在这里出土,由此奠定了殷墟是中国文字的出生地。同时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确立了殷商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现了我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至此以后的青铜器都难以和它比拟。
进入宫殿宗庙区域,古老的遗址只是一片平地,包括凹型宫殿基址、甲乙丙组等考古基址、车马坑、甲骨窖穴、碑林和碑廊。遗址中心区域摆放着甲骨文发现石碑和仿制的后(司)母戊大方鼎。其中丙组基址上面盖着塑料布棚,正在重新开挖考古中。进入里面,但见一个个加了栏杆和网罩的方形大坑赫然在目,四周挂着开挖的照片和介绍,空气潮湿且闷热,看完了赶紧逃出来。考古工作者的辛苦略见一斑,我等喜古之人只是好龙的叶公罢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