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有市民吐槽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时,遇到了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接访窗口一样的令人尴尬的服务台,一名患者递交B超单需要俯身弯腰好一番别扭。不过,记者昨天在医院发现,这个尴尬局面已经改变了,超矮的窗口被拉上了帘子暂停服务。阜外医院也回复称,一高一低的设计原本是为方便患者,但实际操作起来很不便,今后会加强优化配置。(中国新闻网4月22日)
通过一部电视剧可以让“矮窗口”得到整改,这当然是个好事。因为在社会公共服务中,有些设施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不便,虽然这样的事情看起来并不是很大,基本上都是细节枝末叶,但它却可以反映出服务单位的走心程度。在一些服务单位,大的方面往往受到重视,但对于诸多细节问题,如填单子的圆珠笔没笔芯,饮水机没杯子的事,却没有人在意,而《人民的名义》热播,也使诸如“矮窗口”这样的事成了社会热点。
然而,这虽然是件好事,但却令人高兴不起来。因为依靠电视剧才能解决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真正没有管的问题,难就难在这样的细节问题,根本就无法传到服务单位领导的耳朵里。记得以前,每到一个社会公共服务单位,都会看到“意见薄”之类的本子,如果人们对服务有意见,或想提出建议,都可以写在这个本子上。但是现在,这样的本子很难见到,取而代之是电子“服务评价器”,这看起来是进步了,但那只是一种公式化的“别无选择”,根本无法采集到“矮窗口”这类的反馈。
任何公共服务单位,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一些细节上的不足,人们可以给予一定的凉解,但凉解并不是存在的理由,也不能总希望无限地得到人们这样的凉解。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来自于人们的“揪错”或“较真”时的不满,甚至还可能是一种“发泄”,但如果离开这这些,那么社公共服务的水准就不可能得到提高,因为外界给出的不满信息,才是公共服务单位提高服务水准的动力点,而领导们应做的事情,就是要完全地接收到这种信息。
《人民的名义》热播,使诸如“矮窗口”这样的问题成了社会热点,这说明,传输人们意见的通道已经发生了堵塞,这使人们的意见无法传到领导的耳朵里,当然就认为自己的服务已经十全十美了,而《人民的名义》一热播,才看到了早已存在的不足,这其实本身就是一种不足。因此,这次《人民的名义》一热播,就得到了整改的契机,这其实也曝露了另一个服务机制的“矮窗口”,那就是民意通道上的“矮窗口”。
所以,作为所有的公共社会服务机构,在《人民的名义》热播之后,还应当以人民的名义整改那些服务意识上隐形存在的“矮窗口”,让“意见薄”之类的本子恢复起来,让提意见的通道畅通起来,让服务单位的领导们完整地接收到来自百姓的诉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举一反三的服务机制,而不是满足于电视剧的热播,或寄托于记者的暗访。因此,从服务机制的整改上入手,打破民意通道上的“矮窗口”,和打破服务意识里的“矮窗口”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