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文字与织毛衣,好似是两个不相干的事情。可是在我的经验里,觉得两者有些异曲同工之趣,何以见得呢?
小时候十多岁学会了织毛线,就试想着要织毛衣。小朋友做事,喜欢上了就会很迷恋又投入。于是买了各种各样的毛线针,粗的细的,长的短的,木棒的金属的,还有环形的。又购置了各种五花八门的毛线。白天织晚上也织,在学校里织回到家里还要织。不辞辛苦劳累,若是学会了新花样更是欣喜若狂,再要大干一番。用了很多功夫和时间,最终还是织出了几件毛线衣服,只是相貌平平能穿而已。但是那时候很用心投入地做毛线编织的事情,已然是深刻地印记在心里,成了生活中难忘的经验。
码文字的时候使我想起了当年织毛线衣的感觉。一针一线,一字一词,织过去了再仔细端详,码过去了又反复琢磨。毛线被织成了一片片编织,码上去的文字也像是织过去的毛线,密密麻麻的针脚,俨然也成了一片毛线编织。一针一线,一字一词,都是用心织造出来的,自己看着喜欢,读着咀嚼着有滋有味。
喜欢毛线衣,是因为它有花型有纹路,穿在身上不臃肿,把人显得衣品雅致。若是手工编织出来的,更是织入了温暖和心意,穿起来让人感觉到舒心又合意。
码文字也不是简单地把字词句子堆码上去。一字一词一句都是经过了酝酿推敲和琢磨,再组织编排后才逐字逐句码上去。先是在心里有了主意,然后在肚里打下腹稿,脑袋里再存放几时几日,又搜肠刮肚地找来更加合适的字词句。开始码文字了,标上一个好题目定下方向和基调,以免把文字码偏了。接下来左右开弓、飞针走线般地洋洋洒洒编排起来。于是,堆码文字就有了编织毛衣的感觉。
毛线衣有图案花型,文章有逻辑意蕴,都是让人耐看又耐咀嚼寻味。我觉得码出来的文字不在于多和长,把意思清晰地表达完整了,简练不冗赘,用词造句准确且优雅算是好。就像织成的衣服不在于有多大与多厚,合身适意最好。
织毛衣与码文字,都是手工活儿,少不了工匠气。倘若多花一些功夫练就起来,工匠也会成为妙手艺,那便是不可多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