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路过水塔山警务站,看着山上密密匝匝的树木,不由得想起植树这个话题。
植树,这是我从五年级开始就参加的一项体力劳动,每年一次,地点就在水塔山。
那时候乌鲁木齐市还没有怎么发展,水塔山还算是郊区。
我们会在植树节前后的某一天,怀着无比的兴奋的心情,扛着铁锹,锄头,带着精心准备的午餐,坐着学校包的公交车一路摇摇晃晃,叽叽喳喳地来到山上。
老师开始分工,一般五个人一组,两男三女,还剩几个最壮的男同学负责帮忙。
一组要挖两到三个坑,具体要求:80厘米宽,100厘米深。老师一声令下,所有同学都轮开膀子开始挖坑。
新疆的山大家是知道的,确切的说应该是石头山,土少石头多,很难挖。我们要先把宽度挖出来,挖一半深人就得进坑里,坑里的人把土铲出来,坑外的人把土往四周堆,省的土再掉回坑里。
你可以看到的画面就是,半个人(一半在坑里)在不停地挖土,其余四个或蹲或趴在坑周围运土,干一会儿交换一下挖坑的人。
一般第一个坑没有一个小时是挖不好的,有了经验后面的就稍微轻松点。
但两三个坑下来,你如果手上没磨出水泡,裤子上没灰土,你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你是来植树的。
坑挖好了,专门有人拿皮尺量,不合格的就由那几名最壮的男同学负责挖到合格为止。
大家都会帮忙,挖不好午饭就没有办法吃了呀!
坑合格了以后,就把树苗放进去,一个同学负责扶树,其余四个人填土,这个工作是相对轻松的。树刚种好,装水车就来了,大家在去接水把树浇了,任务就完成了。
等验收合格,大家不约而同的欢呼一下。瞬间就自由结合,简单的洗一下手,开始了心仪已久的野餐。你尝尝我妈妈卤的鸡蛋,我吃吃你家的土豆丝,所有的劳累都在这顿“丰盛”的午餐中烟消云散了。
回程几乎都是在甜甜的睡梦中渡过的。
这些年,也带儿子去参加了几次植树活动。第一次去之前会给孩子讲植树的辛苦,并做好了各种大干的准备。结果到现场一看,根本不是那回事儿。
现在植树,一般坑都是提前用挖土机挖好的,很浅。你要做的就是把一旁的树苗放进坑里填填土,注意每排树保证一条线就OK啦!
一会儿几十颗树苗就种好了,儿子还不忘嘲笑我一番:这就是你说的重体力劳动呀?简直就是小case嘛!
好吧好吧,我承认我落伍了,可是这样真的好吗?
劳动对于孩子们来说,太多都变成了形式,让他们体验不到辛苦,他们会真正懂得劳动的意义吗?有些让我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