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说的幻想,是指在交易过程中对未发生的行情或账户盈亏做出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这种本性让人心生贪婪和恐惧。在盈利状态下,大部分人是风险厌恶者,稍有风吹草动即想落袋为安。在亏损状态下,则相反,大部分人都成了风险爱好者,能够忍受一定程度甚至大幅的亏损。
在决定当一个旁观者的时候,人通常都是理性的,能够相对客观地判断当前市场行情的情况。在决定要变成一个参与者时,人的心理开始改变。通常的表现是,人会开始变得“管窥”:当看多时,会极力搜集和处理利多的信息,对利空的信息选择无视甚至心生厌恶;当看空时则相反。
当人决定要变成一个参与者之后,就会开始心存幻想。在决定之后买入之前,会开始寻找历史上相似的图形,给自己寻找买入的理由,并开始幻想涨跌的幅度,幻想自己能赚多少钱。这种幻想让人不自觉地加大仓位,并产生了锚定心理:到什么样的价位就能赚多少钱。于是,在潜意识里这个价位很重要,并且会不断地自我加强它的重要性。
幻想会一直持续,在持有仓位后仍然不会停止。买入之后,无论是在盈利还是亏损的状态下,人都会不断地拿出幻想中的目标价位来安慰自己。
盈利时,人很难对当下的行情和价位做出理性的判断——是应该继续持有还是应该卖出。有些意志力比较强的人,会时刻提醒自己的目标价位,坚持自己的看法,在没有到达目标价位之前不会卖出,哪怕当下已经大幅下跌或已经发出了卖出信号。意志力稍弱的人,受到趋利避害的本性驱使,稍微有点回撤就卖出平仓,哪怕当下并未发生大幅下跌或者根本没有发出卖出信号。
亏损时,人会幻想回到成本价——对,锚定价格从下单之前的目标价变成了成本价。大部分人会转移目标,从以赚钱为目标变成以扭亏为目标。当真的出现回到成本价扭亏为盈的情况时,大部分人会觉得“目标已达成”,执行“一解套就卖出”的动作,不管当下是不是真的应该卖出。
当亏损一直持续,回本的幻想也一直不会改变。一直到最后,套牢时间过长、亏损大大超过了心理预期、有其它更好的股票可选……等情况出现时,人会想要尽快结束这种痛苦的心理状态,去拥抱另外一个机会——其实是另外一个幻想。于是快刀斩乱麻,一卖了事。
幻想对交易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如果清楚了它的发生机制和作用途径,就有可能通过一些有意识的思维活动或训练来淡化或者避免它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