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如果有人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的答案一定是“成为小说家。”
因为小说家能够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构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而他就是那个世界的造物主,能够左右笔下每一个人物的命运。光想想就觉得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JK·罗琳笔下的哈利·波特,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林黛玉,金庸先生笔下的郭靖、令狐冲等快意恩仇的侠客……这些我们所熟知的小说里的人物,他们好像在这个世界活过一样。即使塑造这些人物的作者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些人物形象也会永远存在我们的记忆里。这就是小说的魅力。
多年后我放弃了成为小说家的梦想。写小说虽然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我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开始一个故事,如何把每个情节衔接的恰到好处,如何使人物活起来……我满脑子都碎片化的想象力,却没有一根线把它们穿起来,就像一个断了线的风筝,到处乱飘。放弃也是必然的事情。
直到最近,我读到了一本关于如何写小说的书——《写作课:何为好,为何写不好,如何能写好》,这本书为我成为小说家的梦想又打开了一扇窗。
《小说课》的作者艾利斯·马蒂森是哈佛大学文学硕士、作家,也是一名资深的写作课教师。在书中,她介绍了她以一个全职妈妈的身份,如何从写诗到写小说的过程,并且用做写作课教师时收集的大量案例分析了写小说会遇到的问题和各种技巧,为想写小说的人指明了一条道路。
成为小说家要做哪些准备
写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一直坚信:一个人的输出不会超过他的认知。所以,成为作家的道路一定是由大量输入铺就的。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和能力成长史。广泛的阅读是一个作家必备的素养,在阅读中能够汲取到更多经验和灵感,自然也会笔下生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作者同时也提出“了解自己生长的地方和这片土地上承载的历史也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大量输入,写小说还要具备想象力。书中艾利斯·马蒂森特别强调,发挥想象力虚构出来的生活中没有发生的故事,才能提升小说写作能力。缺乏想象力而完全依托于现实的生活的小说,会让感到保守和乏味。可能有人会问:如果没有想象力、找不到灵感,该怎么办呢?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培养想象力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从现实生活中搜寻那些产生客观影响的事件,而不是那些仅仅改变了主观感受的事。也就是说在写作中要把自己代入到情节中,通过一件事情来思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进行头脑风暴,尽量使故事变得复杂。还可以通过任意性练习活跃思维,比如看见一件物品给它编一段故事,或者在公交车上想象眼前的陌生人的生活状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走出书房找个地方独处,或者听音乐、看电影、观察行人、胡思乱想等等,也许在某一刻就能激发灵感。
有了大量的输入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之后,就该着手小说创作了。
如何让小说里的人物活起来
创作一部小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让故事里的人物活起来。《写作课》的作者给出的方法是“成为别人“。在心理学中有个词叫”现象场“,它指的是人的每一个重大体验就是一个”现象“,而时空就是”现象“发生时的”场“,它们结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现象场”。如果想了解一个人,就进入他的”现象场“,这样就能深刻的触碰到他。在构思小说人物时,要先把人物放到现实中,想想他们怎样生活,又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问题,找人物的”现象场“,用心去感知,并逐渐找到其特质。
人物一旦被创造出来,他们就不再是提线木偶,他们会行动起来,去奔赴自己的结局。但是作者在她的写作课中遇到很多学生对于自己创造的人物太过“溺爱”,不能痛下“狠手”。针对这一问题,艾利斯·马蒂森在书中写道“麻烦和冲突才是故事的灵魂,小红帽就该遇到大灰狼”,“作家应该具备‘虐待才智’”,“人物只有犯错并身陷困境,才会具有真实性和吸引力”。的确,没有人喜欢看一个风平浪静的故事,充满戏剧化的故事才更吸引人。
《冰与火之歌》的作者马丁在采访中曾经说过:“我不想让我的读者有一刻放松,让他们觉得他么喜欢的角色是安全的,在角色遇到麻烦的时候,我要让读者感到恐惧,要让他们担心角色是否能活下来。”马丁大爷深谙戏剧性对于小说的作用,所以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才能让人如此欲罢不能。
有了鲜活的人物和合理的冲突之后,一篇完整的小说还要有足够的事件支撑和合理的布局。作者认为,即使是短篇小说,在情节上也要有至少两次转折,然后才能有确定性的结局。而在文章布局上要巧用悬念、巧合、制造谜团等手法来吊起读者的胃口,通过暗示或伏笔对即将发生的事件进行局部性的展现,以此来激发读者的兴趣。
写一部小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了这些技术上的认识之后,最重要的是要倾注自己的感情,宣扬自己的价值。这其中可能会充满了焦虑和阻碍,但不要被这些客观因素左右了自己的审美取向。
你想好了你真正想要什么了吗?
在走上写作道路之前,你还要好好问一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用作者的话说是要“修改思维的泡泡”,找到更精确和舒适的方式来描写自己:我们是谁,努力方向是什么,想要什么?
很多人一开始写作就是以赚钱为目的,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想法,“名利双收”永远都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词语。但作者在书中指出“越少涉及金钱,便越容易实现——这是一个不公平的糟糕的现实”。其实作者想说的是,不要把赚钱作为评判自己的标准。
如果你喜欢写,请坚持写下去,可能暂时它们还不会得到经济市场的承认,但至少作品会凝聚某一刻你的心血和智慧。并不是每一个作家生来都是写作天才,他们也有迷茫、焦虑和不知道怎么写的情况。马尔克斯在写镇上来了群外来人把镇上搅的乱七八糟这个主题,断断续续写了十几年,但一直找不到突破点。直到有天他在旅游时,突然想到了一句“多年之后,布恩迪亚上校……”于是立刻开车回家,一气呵成写出了《百年孤独》。所以,不要放弃任何灵感乍现,也不要放弃想写作的梦想。
想好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然后找一个对你来说最有有利的方法,不管是全职写作还是业余写作,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去做就好了。写作是孤独的,但进入状态后就会是愉悦的。
作者艾利斯·马蒂森在结尾写到:“把结实的长线系在风筝上,选一年中风最大的那天出门放飞,看看到底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