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说话之道》D5学而思20170816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D5学而思20170816【Laura小晓】

印象深刻的几点:

一、学会区分表达感觉和观点。这个道理虽然都懂,但实际上应用的却并不好,尤其体现在育儿层面。看来在日常生活中还需多多练习,让表明感觉而非观点成为习惯。

二、to win but not to win argument. 和《正面管教》里“赢得而不是赢了”的观点一致。赢得人心才是关键。

三、交浅言深。我接触过的人中,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家事之类全盘托出的人不占少数。我自己还好,但在对方深谈家事时自己一点不提好似也不太真诚,这里边的度还是要自己把握。

五、关于告密,对我而言这是今天带读最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部分)。我本人也比较痛恨和鄙视告密者的。不料自家娃却有乐于告密的倾向。一可能是年龄的关系(4岁),二可能仅限于情景游戏中。不过还是要正面引导。于是把彭彭语录摘录如下:“告诉她在背后说小朋友坏话是不好的。如果你觉得他做的不好就当面诚恳的告诉他。你不必盯着人家,你应该经常看看自己有没有做的不好,或者是看到自己哪里可以做得更好。如果对方去摘花不对,那你提醒他。或者你可以告诉自己,我认为摘花不对,以后我一定不摘花,就行了。有自己的判断跟是非观是很好的关心,别人也是很好的,但是告密,是可耻的,背叛更加是不必的。”

学而思部分:

之前就看过王蒙的这篇《雄辩症》。当时主要觉得幽默和替医生感到无奈。今日再看,多了些思考。雄辩症应该是一种瘾症,难改,还容易愈演愈烈,所以还需防范于未然。想想实际生活中很少遇到雄辨症“患者”,而且应该是越不熟络的人越不容易显露出这个症状来吧。

貌似高中时班上两位雄辨症同学,通俗的北方话来说应该就是类似于极会“抬杠”的人,别人说什么他们都有理由反驳,而且表面听起来头头是道。和他俩正常说话都很难,因为最后都会演变为辩论,而你一定是输的一方。久而久之大家就习惯了接纳了,从反感变为懂得,甚至觉得他们挺好玩的,有时候故意跟他们辩论辩论,以此来解闷。而最有意思的就是看他俩一起辩论,真是棋逢对手啊!那场面,恨不得全班课都不要上了,都来一起围观。

想想自己也有犯雄辨症的时候,但还好仅限于对老公一人发作。我猜大多数姐妹都会有此经验吧(偷笑),和老公理论起来哪管那么多事实真相,讲“我的道理”才是第一位的,哪怕那些道理都是些歪理邪说。道理当时自己也是知道的,但辩论起来就没那么理性了。没错,这时,对我来说事实神马的已经不那么不重要了,我的感觉——赢,才是重要的!平心而论,这样确实很糟糕,好在老公不会跟那个状态下的我一般见识,更不会不记仇。而我也越来越少犯雄辨症了。以后还要尽力避免。

其实得了雄辨症的人也是可怜,自己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的把对手搞到哑口无言,只争了个口舌之快,却达不到预期想要的真正效果,只留给对方一个不可理喻的惹人讨厌的印象,这又是何苦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day5学而思20170816 让尴尬消失。其中最有感触的是说到国外从小就要开始区分感觉和观点...
    浅浅依然阅读 211评论 0 0
  • 偷偷微博小窗了康永哥,康永哥开启的我关于思考和情感喷发的一扇门,我有必要蹦跶一下。但是我好像还是不太想换相应的描述...
    暴躁空想家阅读 914评论 0 3
  • 铁甲奔南又向东,黎明时节到京城。 隔窗飞雪银蛇怒,盈帘风吼啸狮声。 坐地夜行八百里,关山河海一径通。 谓余时景人难...
    二斗八阅读 267评论 5 22
  • 基本上vi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行模...
    StevenQin阅读 164评论 0 0
  •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越不和一个人说话、聊天,就越没有话可说,越没有什么话题可聊 所以啊,慢慢的,你们就真的陌生...
    橪枫313阅读 8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