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给自己许了一些本年的期望,其中一项是尝试一个新鲜方向。然后没想到,上帝响应需求那么迅速,四月底作词被Appstore推荐,用户猛涨,然后一系列的维护费用瞬间让我和小伙伴惊呆了。
一边高兴一边愁苦,跟大伙几番商议,对比各种策略,反复思量后,发觉融资才是最好的出路。我虽然做了几年产品业务,真正跟资本打交道的经验却为零。短短一周,自己便多了一个新身份,初创项目创始人,承担着融资重任,是自己的亲生孩子,赶鸭子上架也得上。在当时的情形下,作词这个业余项目,每一个月的用户运维成本都有增长的趋势,第一次活见鬼,觉得用户数增长对自己居然是个不情愿的事。
只有尽快找到外部资金支持,才能缓解压力,同时让项目发展没有后顾之忧,那些憋在心里和demo版本里的大招,才敢释放出来。
于是,花了一周写出一版粗糙的BP,筛选目标投资方,同时不断完善BP。在做这件事之前,对于创业项目融资,自己心里完全没底,尤其在今年资本寒冬余冻犹在的环境下。我本身是个害怕跟陌生人交流的人,融资逼迫自己去跟不认识的人推介自己的项目,一个完全不了解你背景的人,自己没有业界大牛名声在外的光环,要在短短几分钟内向对方阐述清楚自己的商业故事并打动对方,本身难度可想而知。
把知乎上关于「风险投资」「创业项目」「天使投资」「创业」相关话题下面的问题答案几乎都看了一遍。跟身边在创业的朋友,取经讨教,快速填鸭了一些融资知识。然后就这么开始了融资之路,心境压力比毕业时找工作还大。
投递BP、等待反馈、进行沟通、获得结果,一轮轮的重试,一轮轮的失望。线上线下,中间还申请了36kr报道来增加曝光(事实证明有效),几乎都跑了一圈下来。认识到当前这些所谓融资平台有多不靠谱,大部分普通投资经理在融资对接中几无作用,甚至有些机构的一线人员连互联网的基本概念都不了解,想来也是十分可笑。
有句话叫「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同样适用于融资。创业项目做好自己的价值,认可你的人自然会被吸引过来。作词最终收获的投资意向,资方也是因为产品被Appstore和朋友圈里人推荐注意到,对项目本身有兴趣。当然,在我主动推介给未接触过项目的投资机构中,也有表面上打动,但最终推进过程中没有下文的。
故事没有如童话里那么「美好」,在注册公司的最后一步,签署投资TS之前,跟合伙人深入思考沟通了一番后,决定放弃了这笔数额不算小的资金。
原因说合理又带着一些任性,我对所有人都是这么说。作词这个项目初衷是爱好兴趣,并没有瞄准商业价值特别清晰的市场,这使得它天生的商业化难度较大。投资人的钱也是钱,拿了得做出成绩,做不出来资本不会影响对其判断,反而对很多所谓连续创业者是加分项,但自己有一个追求预期在那挂着(心态太正也不好)。其次,当初决定开启融资,是当下是对这个项目最好的选择,但对我们创始团队来说却并不是 ,大伙心态和工作上并没有做好全职出来创业的准备。
最后一个任性的理由,我离开北京是为了换一种有生活的生活,但是前脚刚爬出坑,下一脚立马跳进更大的坑,实在有些不符合自己的本心。加上在创业公司的一年多,亲身感受一家创业公司CEO的繁重劳累,想想自己,心态上一点没有做好成为一名创业CEO的准备。创业艰辛,要么all in,要么旁观。
说回来,应该要特别谢谢投资方对于这个项目的认可以及对我们最终选择的理解,否则自己可能还过意不去。浪费了大家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可能有人不理解,经过这么多辛苦终于收获资本认可时,因为一些其实都可以转化解决的问题而放弃是不是太可惜。是,这对创业或挣大钱为工作导向的人,是这样。而我一个对做产品充满热爱激情,对创建管理运营一家公司没有多少兴趣的人,真的是前者让我更快乐,更live。
尽管并没有成行上路去做自己的创业,这一个独立产品的诞生、发展到融资让自己收获颇丰。如年初许下的期望,尝试一个新鲜方向,这个短暂的身份让我在认识自己这件事上,又多了一方面。
而遵循内心去选择,比得到一个看似繁华的前景更让自己感到安心。
题图来自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