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个大课题。教育本质上是个跨学科的研究,比如心理学、生物学、经济学的知识其实都可以帮助我们更深一层地理解教育。今天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与大家讨论孩子的潜意识对未来行为决策的影响。
首先我要申明,我并不是顶尖的教育专家,也不是顶尖的心理学家。我的写作完全根据我们青少年自身对于教育的理解,我提供的是实在的“孩子眼中的世界”。
我每天在系统地自学各类知识,包括经济学、心理学、创业学等,时常有感而发,心里痒痒的,想把我的想法分享给我的大朋友、小朋友们。有些见解可能不专业,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多多回复,多挑毛病。
什么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我最近在学习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他在一次课堂上解释了“什么是自我实现的预言”:一旦一个人说了一句话,他(她)就会朝着这句话预言的方向奋斗,来证明自己之前说的是对的。
注意,自我实现的预言不是爱面子的意思。爱面子是当众说话或做事出丑,而“自我实现的预言”不一定是面向大众的,也就是说自己天天给自己念叨的话语不存在什么面子上的问题,但此类的潜意识自我暗示依旧能指引自己行动的方向。
孩子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成年人如此,小孩亦是如此。而且根据我的记忆,我觉得小孩的这个心理属性可能还要强一点。
我回忆我在小学的时候,我爱好一些酷酷的或者需要冷静思考的活动,如双截棍、数学、书法等,好像从来没有对音乐提起过兴趣,刚好跟音乐老师又互不欣赏(两个人都性子急),我也就习惯了告诉自己:
“我是跟音乐无缘了。”
“我是跟音乐无缘了。”我竟然在潜意识里不知觉地为这句“预言”努力逃离音乐,努力往我“预言”的方向前进,证明我是对的,证明我就是对音乐一窍不通。
小学的合唱队全班很多人都参加了,我没有。小学有很多同学学习了小提琴、钢琴等乐器,还经常表演,而我从来没感兴趣过。去KTV的时候,我还会故意避让唱歌,故意唱跑调,虽然会招人笑话,却满足了我之前的预言:“我跟音乐无缘”。
你可以看到,“自我实现的预言”对人的行为有多么大的影响。
但神奇的是,上了高中之后,因为我们高中人很少,所有学生都要在音乐课上学习乐器,我学的是大提琴。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我竟然稍微找到了感觉,虽然没有成为优秀的大提琴手,但那时开始,我时常还会在家里拉上一会大提琴,沉浸在自己制造的音乐里。我突然发现:
我一直都错了,我是和音乐有缘的。我就是因为“自我实现的预言”而很长时间埋葬了我的乐感。
我之后参加了学校的数次的圣诞活动乐队表演、年终活动乐队表演。偶然地,我还发现自己唱歌居然还是处于中上水平的,跟初高中同学去过KTV几次,极大增强了我的自信,现在唱歌也是我最大的兴趣之一。这要是我穿越回小学,小时候的我一定会非常吃惊。
不轻易为孩子戴上标签
根据我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学中“自我实现的预言”对人潜意识的影响,而这种心理暗示可以让人不知觉地就努力去实现自己的“预言”,而因此做出不合理的行为和决策。
所以,家人根据自己的判断而给孩子戴上标签的行为在我看来是有很大风险的,不管是有意无意,善意恶意,这样的心理暗示一定都会烙印在孩子本来就很空白的大脑里,而最终影响孩子未来的种种决策。
这就是为什么小时候长得好看的小女孩长大有很大概率会对自己相貌过于看重(过于看重是有害的),因为她们自幼就常常接受这样的信息:“哎哟,小女孩长得真漂亮,长大一定是美女。”她们潜意识里就会顺着这个话告诉自己:“我是美女。”而这样的“预言”都最终对孩子的行为造成了影响。
“自我实现的预言”也是为什么自卑的小孩即使能力强也做不成出彩的事。大部分自卑的孩子是因为周围人的信息而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预言”,要是老师和家长常说:“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慢?”等消极的话语,孩子定会形成“自己真是差”的潜意识观念,而变得畏手畏脚,甚至还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差,去证明“预言”。
所以,家长给孩子的标签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言孩子的未来的。给孩子夸奖和批评时都应该考虑这样的说法给孩子的心理暗示是什么,有什么后果。
结语
1.“自我实现的预言”指人会努力实现自己以前对未来的预判。
2.潜意识的暗示有时会让人做出不合理的行为和决策。
3.给孩子夸奖和批评时都应该谨慎考虑后果。
思考
1.想一想你身边有没有自我实现预言的例子?
欢迎你把你的收获、思考,或是对 「知识砖」的鼓励和建议,在留言区里和我们分享。
如果此篇推送对您有帮助,请点下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