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风,已平稳吹过

张大可以/文

4月11-12日天气预警,北京将有11级大风来袭,局部山间有大风达到13级。于是,自11日起,全市进入警备阶段,晚上6点风就在路上。


大风要来了。

给老人打电话,放学回家别在外逗留,直接回家。若途径菜场,就多买些菜备用,周末少外出。公司也人性化的通知当天可提前一小时下班,于是,与归心似箭的同事们一起,踩着飞火轮麻溜的往家赶。

这阵势像上了紧箍咒般,官方通知各类活动赛事取消,孩子奶奶的周末广场舞蹈队也通知取消……

原本周日组织的马拉松也自然顺延,朱sir有些失落又顿觉合理,这自是好的,无论参与哪种活动,安全第一是最紧要的。

回家途中经过超市,买些菜回家,发现基本都已抢空,蔬菜基本所剩无几,只剩葱、辣椒,或零星的几个土豆,我选了些彩椒和水果,也急急的往家赶。

在电梯里,碰到楼上的阿姨,孩子想吃鸡腿,她去附近的菜场发现都没了,便悻悻而归,坦言竟有疫情抢菜的阵势……到了家,告诉一家老小,明日风大,忌外出,这两天做好家里蹲的准备。

和朋友们笑谈,这风不来,真对不起我们这般的严阵以待,物资已准备齐全,心情已做好铺垫,华丽的分割线,正式等风来。

到了周六,小宝像往常周末一般,早早的起来。可这个会来风的周末,毕竟也和往常不一样。

孩子嚷嚷着出去玩儿,我告诉她,外面风大不安全,在家活动了半响,我带着她去往阳台,天很蓝,晴空万里,阳光晒在身上暖洋洋的。

从阳台的窗户往下看,看看楼下有没有活动人群,楼下有两处健身及儿童游乐场,平时这里活动的人很多的。这会儿,楼下空无一人,放眼视线所及范围,只有零星的几个人在走路,路上骑车的也极少。

看来大家都还很谨慎,还是在家活动吧。我百无聊赖的带着孩子看书、拼图、搭积木、做果汁抑或孩子们自由玩耍……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着,时间比往常也过得慢一些。

心情也跑到九十里开外,这个风会刮得有多大呢?定睛一看,大风把柳枝吹的甩来甩去。有没有人出去活动呢?

孩子奶奶在家窝了一会儿,出门了,我追上去,别乱走啊,公园也不安全,就周边转转……不一会儿,孩子爷爷出门了,遛个弯,同样提醒注意安全,小区里转转……

带着忐忑的心情,无聊的打开电视,吃着零食,汪汪队立大功、法治在线、美食……以及时不时望向楼下,观察活动人员的多少。孩子爷爷奶奶陆续返家,说着外面风还挺大的,外面还是有人的。


这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外溜达啊,虽然我也极想出门透透气,坐着不动的感觉,就像平白增了二三斤肉,消化慢,一直很饱,嘴巴一直没停。

身体和嘴巴一定要一个在路上,这话不假,望着微信运动百步的行动轨迹,重重得睡去,睡等风来,在家憋了一天,第二天要出去转转。

今日醒来,明显睡的沉一些,一觉醒来到8点,听闻昨晚又刮风了,风大不大就没有感知了。楼下有活动的三三两两人,不管了,要出去活动。

早餐罢,风风火火收拾外出的物件,带着零食和水果,水等,孩子穿戴整齐,出门了,去了附近枫蓝国际,一路去感受风。

风吹在身上,蛮冷的,不过风不大,很接受的范围。在车里,望向路边的杨树,枝桠随风摇摆,树干还是很粗壮的,经得起这风。

路上人还挺多的,商场里人更多,莫非路上人少的缘故,难不成大伙都去室内活动了。

这次恰临商场组织亲子跳蚤市场,一条短街,好不热闹。孩子出门带上了零花钱,逛完杂物社,在各个摊贩间游走,不一会儿,吧唧、玩偶及小发夹,收获颇丰。

迪卡侬里人也不少,逛了一圈,体验感还可以,边试边玩,采购了些健身玩具,逛逛、吃吃与闹闹,打道回府。走在回家的路上,风虽不大,但凉感很强,我打了个寒战,自然把衣服裹紧了些。

近两天的严阵以待,对大风的体感是也没有那么大,冰箱里的菜还剩很多,是不是有些过激了,孩子爷爷奶奶已像往常一样外出自由活动了。

等大风,真正体验了一天的自主封闭。

可就这一天,顿觉闷得不行。回想起前几年疫情的日子,在持续的封闭与恐慌中度过,日子就这样过来了,也再不想重复那种封闭感,人对伤痛与苦难总是容易遗忘。

伤痛与苦难令我们具有存在感。就好像,我们都知道我们体内有五脏六腑,但我们平时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什么时候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就是当它痛的时候。当产生胃痛的感觉,这仿佛在提醒我,我是在活着。  

一帆风顺的生活太单调,像白开水一样,有益但没味道,所以当生活里平添一些异样与苦难时,才能感受到自由是多么的宝贵。

孩子们在屋里玩耍,我无聊的打开了电脑,敲下了这些文字,回忆这两天的等风来与风散去。

自由万岁!不管怎样,北京的大风,已平稳吹过。

插图来自网络与实拍,如侵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