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文
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在摸索着股票市场运行的规律。虽然之前在大学看过不少有关于价值投资理念的书籍。但是在真正进入股票市场之后的初期,却发现有些水土不服。
原因就在于,“用五毛钱的价格购买价值一元钱的东西”这一价值投资的理念并没有“3000点是一个重要的阻力位”这一类技术分析来得那么直接和精确。
和众多初入股市的朋友一样,曾经的我也喜欢拿着k线图,来摸索着股市运行的规律。例如研究哪里是阻力位?哪里是支撑位?哪里有是成交密集区,在这个点位上,其他的技术指标又是如何表现的?超买还是超卖。通通拿出来对比一番。
做出这种怪异举动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人性之中里面包含一个“追求精准性”自我。就如同学生时期的我们,在考完试之后,急忙的去寻找标准答案。似乎,答案背后的逻辑并不重要,标准答案的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而技术分析恰恰就迎合了人性的这一喜好。通过一张图表,画出相应的形态,指出相应的点位,并在图表的暗示中,让人感觉到“这一点位非常重要”。通过每天图形的洗礼和反复暗示,很容易满足人性中“寻找精确性”等这种喜好。
但是,投资不是一项精确的科学。价值投资更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这句话有些装逼,但是事实却是如此)。因为如果你能接受股票的背后,就是公司这一基本理念。你就可以沿着这一逻辑去寻找“为什么有称之为艺术因素”的原因了。
就我自己的认识而言,基于“股票的背后是公司”这一根本逻辑。我们可以知道,一家公司的成立,成长,壮大,到最后的衰落。在这之中的每一阶段,由于参与到了市场之中,其中生产者,商品,消费者,管理层等这些因子都是一个单独的随机变量。
而一个公司的兴衰存亡都是由着这些单独的随机变量因子共同作用所导致。换句话来说,就是有许多变量合力造就的个体,这个个体必然是变化的。也就是说,作为公司这个个体而言,它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数学公式推演回来。基于这个原因,在价值投资者看来,一个公司的价值只能是“模糊的估计”。然而,人性中“一味追求精确”的本性。是难以接受“公司价值不能够精确”这一事实的。所以才派生出了许多技术分析,试图用统计、计算、模型、以及特定指标等方式精确地得到股票的走势背后秘密。但是结果可能会让他们非常失望。因为正如格雷厄姆所言:“每当有人用微积分或高等代数时,你就应该保持警觉,计算者试图以理论代替经验,而且通常也是在投资的伪装下从事投机”
因此,想要做好投资,你就必须接受“不那么精确甚至有些模糊”的公司价值。如果你能理解,巴菲特所言:“我宁愿要模糊的正确,也不愿意要精确的错误”。那就更加完美了。不过,我并不强求所有的人都能接受这一基本的价值投资理念。
毕竟,在一个大多数人笃定股票市场就是赌场的国度,让人们相信存在“价值”二字,有些强人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