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享受吃“苦'”的幸福。
高中三年,对孩子是一种磨炼,对家长也是一种考验。父母深沉的爱转化成教养的智慧。
1.打造一个“书香门第”
死学课本,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会使视野狭窄,理解能力差,缺少课外阅读,不仅会影响到语文学习,对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理解也会大打折扣。
父母要做到两点,一是让孩子有书读,家里有孩子能读的书;二是让孩子读到书,买回家的书要让孩子看到。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养成读书的习惯,等于在孩子心里装了一台发动机。”
读书,让孩子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很好地补充了课本知识的不足。读书,让孩子懂得了老师、父母所不能教到的做人的道理;读书,让孩子提高了情商,学会了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方法。
《北京青年报》内容丰富,有时效性很强的新闻报道和知识性、文学性很强的副刊。
《中国国家地理》《博物》《青年文摘》杂志的文章是独立的,看一篇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
《文化苦旅》《城南旧事》
杂志和报纸,让家充满书香味。
《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记》英文原版。托福考试,满分30分的阅读得了29分,跟坚持原版阅读有很大的关系。
英语老师鼓励她坚持原版阅读,因为那是学习英语最好的方法。
高考跟现实的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几本课本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家长应鼓励孩子大量阅读,大量阅读有百益而无一害。
父母在家少谈学习。
课本知识,考试内容有老师教导。生活中的各种学问,则需要家长日积月累地教会孩子。孩子回到家,多跟孩子谈谈校园外的事,谈谈生活琐事,做人的道理。
高中之前,课余时间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其余时间去郊游或者到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
上了高中,有请家教和上课外辅导班,时间尽量集中在周六或周日,空出一天的时间做家务或游玩,进行彻底的放松,为下一周高强度的学习做准备。
在家,爸爸会和他讨论国际、国内的大事,妈妈和她探讨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其乐融融地放松。并让她参加做饭、洗衣服等事情,提高生活技能。
鼓励她和朋友一起出去锻炼身体,或者去看电影。
高中的孩子不愿意家长对自己的学习评头论足。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觉得自己已经长大,能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不需要你去提醒。你的干涉会让他认为你不信任他,怀疑他的能力,所以你的一句话才会引起那么大的震动。
一个人将来要在社会上“闯”,靠的并不是你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你的性情如何,以及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的高低,而所有这些只能在学习之外得到锻炼。
薄冰主编的《魔法英语》同步辅导材料,里面的单元总结很好。
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还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孩子的自信心被激发起来,潜能才能发挥到极致。家长也要注意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每周五晚把本周的学习内容梳理一下。掌握了的放一边,没有掌握的内容记下来,再去请教家教老师,每次家教课,不求老师讲得多,只求讲课的质量,争取把课堂上没有掌握的或者一知半角的问题都弄明白。
目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找一个在读的高校学生做家教,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
补课是要查缺补漏,最明白漏洞在哪里的是孩子本人,因此,让孩子把握补课的主动权,让老师有针对性地辅导,效果才会比较好。
在跟老师反馈薄弱学科的时候,也向老师传递孩子优秀的信息,比如文章写得很棒,托福考试得了高分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正能量”。
家长要及时把孩子的情况跟课外辅导老师沟通,方便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后来,我逐渐明白了辅导老师的教学方法,他不是跟着孩子学习的课程同步讲,而是把整个高中的数理化知识综合起来讲,两个小时的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的内容都有涉及。他的课看似凌乱,但却是启发孩子思考一个“大”的学习问题,即如何综合数理化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每个问题,目的在于提高孩子的综合学习能力,而不是只盯着短期的学习成绩。我认为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的做法。
这个老师的教学还有一个绝招,就是想办法调动每个同学的自信心。如此看来,一位老师不仅要教知识,还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孩子的自信心被激发起来,潜能才能发挥到极致。
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正所谓“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信其道;爱其师,乐其道。”
一个好的家庭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技巧,还应该会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教学才能有好的效果。
请家教应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重视课程内容是否适合孩子;
2.重视老师的素质;
3.尊重孩子的选择;
4.要重视持续性。
家长要发现孩子身上那些独特的资源,并帮助孩子认识和挖掘。
孩子学习的目的不是考试成绩,而是要变得越来越有修养,并且学到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身生命的价值,他才会自信。
正确对待孩子的“偏科”
多元智能理论即八项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能是由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组成。
孩子很小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上学以后语文和英语的学习最好。其实并不是全靠天分,而是开发的结果。孩子很小的时候,每天读儿歌给她听,也给她讲故事,并让她跟读或者复述讲过的故事。这些都锻炼了她的语言能力。上小学后,让她大量读书,很好地补充了语文课本的单薄。语言是相通的,因为语文功底比较厚,所以学英语就非常轻松。并且让她听英语磁带,和她一起看英语原版电影。表面上在英语和语文上的学习时间不多,实际上,阅读、看电影都是学习语言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润物细无声。
数理化方面则没有开发,所以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
所以“偏科”是有缘由的。
因此悟出:孩子小时候的智力开发要注重全面,否则长大了很容易出现偏科现象。
而事实证明,小时候造成的问题,长大后很难解决。
与其让孩子处处平庸,不如让孩子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这对孩子的心智发展非常好。因为处处平庸处处不被人关注。而有某一方面的特长,会让孩子保持足够的自信心。
当然,如果能够“一超多强”更好不过。
正确看待偏科现象,把偏科的孩子当作偏才来培养,加以适当的鼓励,偏才是可以变成全才的。在高中阶段,讲求全面发展,为了高考的分数。到了大学或者社会,再扬长避短。
目标早确立,学习动力足
一个人做事有了明确的目标,把目标当作动力,再加上积极的心态,自然就不会觉得累,而成了一种享受,他要做的事情也就没有理由不成功了。
父母一直没有放弃过学习,除了有空闲就读书之外,有机会也去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甚至孩子读高中上实习班的时候,夫妻两个也分头去上课。于是把自己的家称为学习之家。
爸爸通过不断进修,换到了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并且可以赚到更多钱的职位时,妈妈通过学习,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时,孩子看到了学习的价值。
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平日自己不断去学习,用学到的知识武装自己 ,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这榜样的力量比一遍一遍催孩子学习要大得多。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研究,测试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测试的题目有两个,第一,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第二,你实现这个目标的计划是什么?测试的结果有3%的人写出了清晰的目标、详细的计划13%的人写出了大概的目标和计划。还有84%的人没有想过这两个问题。10年过后,那3%的人的收入是那些没有目标和计划的人的10倍。写出了大概目标和计划的人,其收入是没有目标的人的两倍。
可见,成功属于那些及早确立目标的人的。然而孩子阅历尚浅,对于将来的事业,前途等在大人看来重要的事情,他们大多时候概念还很模糊,需要家长帮忙明确。
于是,从孩子高一开始,我们就帮他规划将来的职业生涯。孩子是个天生的"慈善家“,从小的理想就是在若干年后开一家专门照顾穷苦老人的养老院,并在养老院旁边开一家流浪动物收容所,这个理想直到高中都没有变。家长正式帮他分析如何才能实现他的理想,开这样的机构需要先投入资金,而且数目不小,机构建立后平日的支出也会很大。因为不了解具体的情况,所以鼓励孩子有空亲自去这样的机构考察,以便获得第一手资料。
于是孩子参加了学校的爱心社,利用休息日和同学们一起去养老院看望老人,还让爸爸带他去专门收养流浪猫狗的小动物保护中心,对自己的想法有了更加客观和理性的认识。
提前订计划,学习效率高
每个学期一开学,孩子都会给自己买一个很小巧的活页本,叫作”记事本“。每天在本子上记下老师安排的作业和自己想着要做的事情,还在每天做事前列一个计划,然后照着小本上写的去做。这种做法非常不错,让孩子在高中阶段受益匪浅。
英语学习,听力是关键
每天晚上上床时播放一面磁带,第二天播放另一面磁带,两面都听完了再来回听。孩子却能够在睡得迷迷糊糊中听过多次之后,把全册的课文背诵下来,并模仿磁带的声音,发音很标准。
更为可喜的是,孩子把一册书的课文提前背会,到老师讲解时,就只剩下让单词的任务了,所以作业量比同学少了许多。
这样听磁带的习惯一直保持到高中阶段,上了中学后,已经不满足于听课文的磁带,开始听《新概念》,高二时,已经反复听过了《新概念英语》二三四册,且能轻松地用英语会话了。
从“听”开始学英语,是我一时的念头。但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因为从小训练听力,孩子高中阶段的听力考试几乎每次都满分。而且,听力训练的是英语阅读的语感。孩子说他的英语语法其实学得挺糊涂的,每次考试之所以得高分,就在于他的语感特别好,尤其是完形填空,一溜读下来,仅凭语感每次都能把考题做对。
训练听力的方法还有一个,就是一起看英文电影。
小学四年级时,班里转来一位从新加坡来的孩子,两人成为好朋友,经常买英文原版电影光碟给他看,两人一起看。然后回家也自己买英文电影光碟。慢慢地,养成了习惯,每个周五晚上都要看一部英文电影。起初还看有中文字幕的,后来索性连中文字幕都不要了。
英文电影的对白更加口语化,而且语速相对来说也要快得多。孩子看多了,英语口语水平也得到很快的提高。
看电影的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
对于孩子,获益的事情一旦养成了习惯,家长就可以“退居二线”了。只有从一种习惯中获得好处,孩子的欲望才会自然被调动起来,随即他便会自动保持。
孩子通过听英语录音和看英文电影,英语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最前面,且不断受到该方面的嘉奖。因为不断尝到甜头,孩子到高中以后就主动训练自己的听力。
高考前两个月,他还从网上购买了高中三年英语课本的配套听力的MP3文档,拷贝到MP4播放器里,随身携带,只要一有时间就听,用她的话说,到高考前,他已经把高中三年的英语课本背得滚瓜烂熟了。其实,考试考什么,不就是考孩子们平时学过的东西吗?万变不离其宗。高考出题的依据就是课本,只要把课本听懂了,背熟了,所有学过的单词都掌握了。英语考试的成绩也就差不到哪里去了。
当然,要学好英语,练习听力只是一个非常基础又重要的方法。相信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孩子在高中阶段还阅读了不少英文原版的书籍和文章,这对他写作和词汇的积累等方面,帮助也是非常大的。
==》学习英语,听力和语感很重要;
==》阅读可以积累词汇和写作的方法!
认真对待每一套考卷
考试的目的就是要让没有被掌握的知识点暴露出来。认真对待做过的每一套考卷,弄懂每一个题目,就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分析试卷的同时,也能摸出高考出题的规律,并总结出适当自己的应试技巧,把握高考的主动权。
高三时,把考试卷子当作复习资料的一部分,来回翻看,并且几种颜色的笔标注过。
从小学起,每次考完试,都让孩子认真分析试卷,把考场上蒙对的题目和做错的题目摘出来,研究问题出在哪里,并把这些题目整理到错题本上。
一直以来,我都告诉孩子不要把考过的试卷丢掉,包括单元测试,月考的试卷。高一、高二的时候,每次期中和期末考试之前,他除了复习课本上的内容之外,还会把之前做过的卷子重新翻一遍,并且重点复习错过的题目。
高三,学校几乎每周都要统练,每天老师发的作业也是从不同渠道收集整理来的试卷。孩子因为养成了习惯,总是把做过的卷子分科整理在不同的透明塑料文件夹里收起来。平时跟着老师复习,考试前就专门抽出时间翻阅这些试卷,尤其是认真对待那些没有做对的题目。
高三阶段的每一次考试,都可以说是高考的一次练兵,尤其是到了最后阶段,应该说老师让学生做的每一套考题都会覆盖高考的知识点。更何况,孩子所做的题目里,还有大量历年的高考真题。因此我觉得,孩子只要认真对待所做过的每一套考卷,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或者不会的每一个题目,通过自己认真读课本或者在老师的帮助下,做到融会贯通,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所学的知识也就慢慢掌握了。而且,认真分析和研究高考真题,不仅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能让孩子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现高考出题的规律,并通过自己的总结,掌握一些应试技巧。时间长了,就能很好地把握考场上的做题速度,并合理安排各个题目占用的时间,不至于到时候出现做不完的情况。
老师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孩子学得非常好,有孩子就学得稀里糊涂?这一定跟孩子各自的学习方法有关系。也许别的孩子有更好的学习方法,但我总感觉,对于应试来说,认真对待每次的考试卷子,是个不错的方法。
每一次考试都可以说是“火力侦察”,目的就是要让那些没有被掌握的知识点暴露出来,然后有针对性地复习。前一次考试是后一次考试的镜子,认真分析总结,扬长被短,下一次考试必然会有进步。
如果说试卷是不错的复习资料的话,那么试卷上的那些错题就是提高成绩的突破口。做好每一套试题,做对每一道错题,定能取得考试的好成绩。
每个参加高考的学生都会大量做卷子。但是你要告诉他认真对待每一套卷子,把所做的卷子里的每一个问题都弄得清清楚楚,不图量多,但一定严把质量关。你想想,要是他在这几个月里每一科都认真做50套卷子,我估计所有的知识点他就都掌握了,高考能考不好?
==》紧跟老师走,卷子都搞好,高考能考不好?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