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个有着happy ending的故事,这是一个沉重而悲伤的故事。莉迪亚的死亡,不是詹姆斯一家痛苦的结束。倒叙的手法先抛出了结果,再抽丝剥茧地娓娓道来,引人入胜。随着莉迪亚死亡谜团的解开,詹姆斯夫妇的心理建设也随之瓦解,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欺骗自己的借口。莉迪亚想要突破父母的期待夜晚偷偷在游泳池练习而意外溺亡的结果,正是对父母的告白和呐喊。
莉迪亚的悲剧来自于,她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父母深信,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所以,在三个孩子中,她得到了父母绝大多数的关注。成长路上詹姆斯和玛里琳把这份期待不断放大,使得莉迪亚小心翼翼地收好自己的情绪,不想父母失望,她努力学习并不擅长课程,接受自己并不乐意接受的虚假荣誉以及毫无新意的礼物——书。是的,她努力成为父母期待中的孩子,但是她不是。当有一天发现自己越努力,越是无法达成父母的期待时,莉迪亚终于鼓起勇气,主动走向了游泳池。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不是在做自己。我们出生,我们念书,我们考大学,我们选择什么工作,可能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因为大家都在这么做,父母要求这么做。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吗?这里不是怀疑做这些事情的正确性,而是为什么不是自己决定去做这些事,当我们有意识去做选择的时候?
小时候的我是个不折不扣的乖乖女,家里的亲戚和邻居都很喜欢我,再加上从小学习成绩好,所以,我可能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当然,我自己也好强,努力学习,希望自己更加优秀,但其实,那时候的我,也不知道自己努力是为了什么,大抵是为了努力而努力吧。父母为了让我好好学习,从小学开始就寄宿,上早晚自习。并且我从小几乎没有干过家务,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学习,因此,我也严格要求自己。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我的标签就是上进好强,不会让任何事情影响学习。甚至班里的同学会戏谑说,“她谈恋爱,你在开玩笑吗,这怎么可能?”“嗯,你这个女强人,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我们哈”之类的。我也一直以为我就是要走这样的路的。所以,从小到大我都是积极主动,从升旗手到学生会副部长,从生活委员到班长,从学生代表发言到文学社社长,似乎学习生涯熠熠生辉。
后来,大家都开始过着自己的生活,我也渐渐消失在邻居亲戚和同学的视野中。随着时间年轮的不停歇,我越长大越发现,我变了。我记得列夫·托尔斯泰在《复活》里面有一段话我记忆深刻,大意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会发现自己变了,越来越不像自己了,但却恰恰相反,人越长大越像本来的自己。你并没有变,你只是变得更像自己了。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想,我偏离了父母给我设定的轨道,只是因为我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过怎么样的生活。现在的我毕业2年,深漂一族,没有光鲜亮丽地活着,也没有成为他们口中的女强人,自己也没有一颗成为女强人如磐石般坚决的心。我只是舒服地活着,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一个平衡,努力工作,享受生活。
我想,是没有人可以完完全全活在别人期待里的,除非,别人的期待就是自己的期待。随着自我认知和社会阅历的增加,我们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怎么样的人生和过怎么样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生活理念完全不同的男女,不能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原因。书中说到: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我想,无论是谁,也无法承载所有人的期待,成为他们眼中的自己,即使是用一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