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有一个关于后悔的研究,曾经有人去采访一些老人,问他们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经过统计,发现,人回首一生,最后悔的不是“做过”什么,而是“没做”什么。
你可能会做过一些错事,但时间长了你不会后悔那些错事。你后悔的是当初明明可以选某个工作,而你没选;当初喜欢一个女孩,而没有表白;明明可以多跟家人相处,而下班没有回家。
那是不是想做什么,就要去做,避免老了后悔呢?
不一定。这些研究,研究的是人的回忆,而回忆是不可靠的。
*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心里免疫系统。这个系统总能给我们经历过的事情找个解释,让我们感觉更良好些。比如我们犯错了,失败了,总能找到客观的原因。那免疫系统就有一个作用:让我们对做过的事不后悔。所以很多年轻时经历过的苦恼,十年后回首,往往对那些苦难没有特别难过的情绪,因为他总能对自己说苦难没有白白经历,它帮助我们成长。——其实若没有那些苦难,他可能成长的更快。但是如果你当初“没做”的事,你错过了机会,免疫系统就没办法找正面因素。
* 《未来简史》中提到,每个人其实都有多个不同的“自我”。比如“体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体验自我”经历每时每刻的即时感受。而“叙述自我”专门回忆,讲故事和发觉人生的意义。老人们说的“叙述自我”的感受——他们当初的“体验自我”可未必是那么想的。
* 有个心理学的新研究《我们知道什么能让我们快乐,为什么还看电视呢?》它的调查结果说:人们都觉得去做那些“主动”的事情最快乐,比如做饭、运动、画画等。而那些“被动”的事情,比如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就没有那么快乐。那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去多做些主动的事情,非得看电视呢?调查结果表明:主动的事情,都比较麻烦,比较累,一想起来,就有点畏缩,有点不想干。那心理学家就建议让主动的活动简单一点,比如运动提前准备好装备,然而可能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由此得到:
* 想要取悦将来的“叙述自我”,那就要大胆尝试新事物,多做主动的事情,避免老了后悔。
* 如果你想要的是此刻的幸福,那就另当别论。
* 考虑到人有两种至少两种“自我”,那么人应该去追求长远的意义,还是应该活在当下,这个问题并不简单。
内容节选自万老师《精英日课》-《经历的幸福和回忆的幸福》
我对于最后一个得到的看法:
* 追求长远的意义,其实可以用“活在未来”来去看,我们应该用未来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用长远的意义指导当下的行为。
* 活在当下,我们可以选择做好当下正确的事情,认真体会当下的感受。充分利用元认知能力,去感知自我。
* 如果自己想明白了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关系,那可能“活在当下”和“活在未来”并不矛盾,是可以齐步走的。
在重新去整理万老师整个叙述逻辑的过程中,发现我节选的更多是结论,忽略了结论的来源出处,若给别人看,可能说服力并没有那么强。借此发现如果是自己要去讲述一些东西,应该做到不仅要有理有据,还要有出处,方便别人去查阅论证,重新理解。也方便自己之后认知升级后,再次回过来检验这些是否还站得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