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导致了目前行为的发生。当没有外力来打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时,就会出现我以为就是我以为的情况。这是一种基于习惯上的认知,好比父母教导孩子吃饭这件事,从大人的角度认知就应该要求孩子吃饭规规矩矩,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少喝饮料。从孩子的角度认知,孩子没有大人们的经历,没有几十年的积累,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除此之外我才懒得理呢。往往有的父母照顾孩子异常的累,原因就是孩子不听话,不按照父母意愿去做,导致爸爸妈妈们认为孩子不懂事,不听话,以后道路会走的很艰难,替孩子过早担心未来,生活在自己认知的世界里痛苦异常。这就是认知啊,基于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我想到的就是正确的,我的做事风格就是这样的,我与人沟通谈判一直如此,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今天,通过《元认知》 [美]大卫·迪绍夫所著的一本书,来颠覆一下我们的认知,让我们的认知升级,深刻的反观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具备元认知的能力,运用元认知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奇妙的体验。
元认知(Metacognition)一词最早出现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在一九七六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1.内心观察##
我们每天时刻都在进行内心认知活动,这件事我应该怎么做,是现在做还是等一等,是慢做还是快做,是少做还是多做,如果我做了对我有什么影响,我不去做又能有什么影响?从内心观察自己的认知要行动快速,不断学习,打破认知界限,不躲闪问题,持续跟踪,勇敢面对。在心情安静时,多对内心的认知反复过滤,去粗取精,不断打磨理解消化,内心丰富了,认知与元认知就会水涨船高,看待外界事物就会豁达开阔明朗,就会山不在高,水不在深了。
2.外部审视##
1084年春末夏初,北宋苏轼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出了“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名诗《题西林壁》,身在庐山中,是感觉不到全貌的。只有从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真正的仪态。如果当时有航拍飞机,苏轼坐上飞机,看到庐山的全貌,我想他可能又会对庐山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感悟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因琐事阻碍了元认知,经常从自我利弊得失角度出发去认知事物,跳不出自己为自己设置的思想障碍。请从未来的角度、从全局的角度、从他人的角度多审视自己的认知,结合内在的观察,我想这样会对自己的人生“庐山”有更加清醒客观全面认识的。
3.提升元认知##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像锻炼肌肉一样锻炼元认知,不断的强化打磨它,想要发现元认知,我们可以在清晨起床时,闭目坐直10分钟,大脑中什么都不要想,只关注呼吸,一呼一吸。在这10分钟里,如果你感觉到我好像走神了,突然想隔壁老王了,怎么办,要努力把这个念头拉回来,然后再回到一呼一吸中,直到10分钟的闹铃响起。这个能把隔壁老王想法拉回来的想法就是元认知。当我们愤怒时,当我们烦恼时,当我们懦弱时,只要产生负面想法,我们就要多多锻炼元认知,让这些负面想法消失,片甲不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什么害怕的,又有什么担心的呢?最好的事情就在前方等着。元认知是强大的不能再强大的力量了,因为它就是苏轼时期的航拍飞机,它是上帝的视角,它是我们认识我们的动力源,源源不断,持续为我们提供人生的光和热。
元认知,就是从0到1的过程,再从1到无穷的过程。发现元认知,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奇迹,运用元认知,我们可以创造无限可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