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理越辩越明,人物越辩越浑
影视剧有两个大的派系:偶像剧、现实剧。
这两个派系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人物塑造上。
偶像剧人物极致地完美、几乎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存在的。
就像坊间流传的“十年修得柯景腾,百年修得王小贱,千年修得李大仁”;
现实剧人物则是极致地真实,在三观和道德的边缘摸索。
就像当年大火的韩剧《迷雾》和国内的《我的前半生》中的人物一般。
《天空之城》就属于后者。
除了非常有话题性的教育问题、中产焦虑等问题的聚焦,
更多的争议点在人物上,
如果对于现实题材的故事,没有争议性的人物,那绝对火不了,
比如《我不是药神》的主角,
在法理和人情之间的争议,
让观众对于人物走向和命运更加关注,
也更容易纠结和站队。
在天空之城中,最有争议的两个角色是——金慧娜和李秀林。
几乎每一集弹幕或者网友评论,都会引起各种骂战和站队。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编剧到底耍了哪些花招呢?
(二)关于李秀林和金慧娜
在现实题材故事中,如果要加入一个过于理想化的人物,会是什么效果呢?
就像一团黑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白点,看着非常不和谐,不协调。
李秀林和她的家庭就是这么一个不和谐的白点,
都说社会是个大染缸,为何你却出污泥而不染,
活得那么通透独特呢?
没有一片雪花是干净,
李秀林的争议就是她
太干净单纯了,
也显得与天空之城格格不入。
但是,这就是戏剧性处理。
不然这个故事不成立的。
就像《欢乐颂》一样,
五个不同阶层和身份的女人能成为姐妹?
地位身份三观差异很大的人物放在一起,
天然会形成戏剧性冲突。
其实很多人都会说,
因人物产生的戏剧性冲突的剧有很多,
也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这部剧中关于李秀林和她的家人看起来就这么别扭呢?
一个原因在于:这是主体故事背景和先入为主的主角视角代入感造成的。
如果我们反过来把整个故事重新设定一下:李秀林和众位主妇生活在平民百姓的田园小区,大家和和睦睦,其乐融融,家长也都很尊重子女的选择,突然有一天,来了个神秘女人韩书珍和她的丈夫子女,一上来就鄙视这些主妇的品味,还有他们教育子女的方式,还动不动宣扬孩子要成为精英,不然会死得很惨的的言论。你说你还会喜欢或者同情韩书珍吗?
未必。
通过变换故事背景、环境,对调主角身份和视角,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这就是代入感和故事环境氛围给我们带来的情感逻辑的合理性。我们在编剧的引导下,先入为主地认同了中产阶级的焦虑和困境,知道他们为人父为人母的不易,所以,对于阶层、环境、压力和目标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上的两个家庭来说,谁都说服不了谁,一方一旦主动干涉,就是有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既视感。
同样的道理,我们再来看金慧娜这个人物:
无论在主体故事背景的——天空之城,还是在她上的学校,
作为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跟那些富贵公主公子哥在一起上学,
后来莫名其妙来到天空之城实施自己的计谋和报复,
离奇程度和戏剧感不亚于偶像剧《流星花园》,
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其现实感,
所以如果观众较真,
觉得这部剧是纯粹的现实意义的故事,
就不会对李秀林和金慧娜这两个“搅浑水”的人物产生好感,
也对他们的人物动机没有代入感,感觉不真实,
从而觉得一个是“圣母婊”,一个是“绿茶婊”。
这个锅,似乎编剧得背……
但是——
(三)《天空之城》其实只是一场《奇葩说》
试想想,如果《天空之城》完全走现实向,
没有李秀林和金慧娜这样的人设,
那么这个故事是无趣的,
没有戏剧冲突的,
是没有答案的,
或者说结局不会令人满意的。
把那两个角色去掉,
我能想到的就是:韩书珍和天空之城的父母们用尽各种手段帮助子女升学,闹出了不少啼笑皆非的故事,整天上演着“范进中举”的闹剧,或是“皇帝的新衣”般的虚伪,应该会往情景喜剧的方向走。
因为这样的故事没有“外力”来打破这种表面的平衡,
故事无论在格局上,在批判性上都会弱很多。
但要想批判过得去,正反两方须找论据,
如果把《天空之城》当作《奇葩说》来看呢?
整个故事的剧情就是《奇葩说》里的奇葩们辩论,
这样会有的意想不到的观看效果哦!
辩题是:我该不该为了孩子的未来无所不用其极?
是不是应该有正反两方?是不是应该有各自的论点?
正方以主角韩书珍为代表,
观点是——该,
论点是:老娘穷怕了,悲剧不能再重复。
反方就是以李秀林为代表,
观点是——不该,
论点是:之前有小孩因为这事死了,成了我的心结。
(ps:这里忍不住插一句,李秀林不讨喜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动机,太飘,没有女主接地气实际,如果是她至亲的人因为教育问题死了,也许更能被理解吧)
整场辩论围绕着两个典型案例展开:
经典案例1——英才家的悲剧
关于这一案例,正反双方从几个维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1、是老师的锅;(正反双方曾达成过一致意见)
2、是父母的锅;(正方死不承认,反方不停反思)
3、是社会的锅;(正方被逼无奈,反方想要写书反抗一下)
4、是老师父母社会的乱炖锅(双方和解,大结局,我猜剧情最后应该也是这个走向)
经典案例2——金慧娜的悲剧
1、父亲的锅?
2、老师的锅?
3、母亲的锅?
4、早恋的锅?
5、当事人自己的锅?
从教育引发的一个家庭的悲剧讨论,
到教育引发的阶层和世袭制般重复性悲剧讨论,
论点和论证过程都比较精彩。
而在正反两方辩手的旁边,还有两个典型的围观投票群众代表:
以卢承慧为代表的分裂派(有点《玩偶之家》的味道)
以陈真熙为代表的墙头草
因为这两家人不是事件的核心人物,他们就像是看辩论的围观群众一样,
在正反方的每一次博弈之间站队。
跟看剧的观众一般,被他们耍得团团转,似乎每个人怎么说都有道理!
这一点太像看辩论赛了!
辩论的最后,就会有个大魔王出来总结陈述的,
就像蔡康永、高晓松、薛兆丰等导师出场一般,将整个选题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和维度,
《天空之城》之中这个大魔王就是金牌老师——金珠英。
她很有可能在大结局的时候会被洗一下白,
用自己的惨痛经历告诉各位观众:家庭最重要啊,朋友们!不信?我弄残你家孩子!
所以她的骚操作就是:毁学生、毁家长、毁精英阶层,
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每每想到自己女儿的时,
就去辅导另外一个孩子,
把他们抛向高空,
然后亲手摔在地上,
重复着当年女儿悲剧,屡试不爽。
(四)《天空之城》是剧作给我们的答案,而不是生活给的
李秀林这个人物角色,很多人看过之后说她“过于圣母”、“管得太宽”,
其实这在剧作上来说,这样的设定是利大于弊的。
1、李秀林的角色定位相对于主角韩书珍来说是“反派”。
如果没有不圣母、不爱管闲事的李秀林,作为主角的韩书珍是没有足够的危机和阻力,
如果全剧的危机只围绕在女儿的升学危机上,没办法更多维度拓展韩书珍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那么整个剧的看点会少很多,谁来揭穿韩书珍的真实身份?
谁来挖掘秀才妈妈死亡背后的真相?
谁来为女主韩书珍助攻对抗金珠英?
所以说李秀林这个角色的功能就是“搅浑水”的,
她的作用就是打破一片平静的死水,
是为女主设置的对抗性角色,
之前也说到了,观众一旦带入了主角韩书珍的视角,
开始与这个角色产生了共鸣感,就会先入为主,
很难去喜欢李秀林这个人物。
2、李秀林是本剧的催化剂和剧情衔接的桥梁。
如果没有不圣母、不爱管闲事的李秀林,
关于英才事件的挖掘如何深究?
关于二女儿姜艺彬的偷盗事件如何解开?
关于金珠英的背景调查谁来引导韩书珍揭示?
整个故事缺少了李秀林的视角来讲述,
很多悬念没法解开,很多剧情都会停滞不前,
不能继续推动,
这样,关于英才的事情韩书珍就烂在心里了;
这样,二女儿偷盗的事从韩书珍视角来讲述更无悬念可言,清汤寡水;
这样,金珠英的阴谋韩书珍也不会提前知道,
两人的博弈没有李秀林的参与,可能导致阵营单一,战线也有点太长,观众会觉得剧情拖沓。
3、金慧娜是人物关系和角色阵营较量的一个关键点。
从人物关系和剧情走向来看,
以李秀林为代表的正派力量太弱,
智商也偶尔不在线,
根本没法跟大魔王金珠英和无所不能的妈妈韩书珍对抗,
应该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才加入了金慧娜的角色属性,
并且为了树立正派李秀林的理想化形象,
把对抗功能推给了金慧娜,
让未成年女孩金慧娜去做那个有心计的可怜“坏女孩”,
去帮助李秀林助攻,
这也许是编剧处理地最拧巴的地方,
既然大家都不是好鸟,李秀林也别那么端着,
干点偷鸡摸狗的小伎俩,耍点心机,
或许能跟两大女魔王对抗一番,
让金慧娜把“坏事”干尽,
似乎会因为她是个小孩,
有惨痛经历,可以受到部分观众的认可,
但还是毁了金慧娜这个角色前期积攒的人气。
(五)李秀林的存在是编剧对于现实的温柔回击
韩国这样一个在精英阶层讲求人脉和校友关系的国度里,
李秀林之辈的教育理念绝对是不能被接受的,
也绝对不会在短期胜利的,
毕竟社会残酷,弱肉强食,
所以剧就是剧,现实就是现实。
韩国的教育国情短期内改善不了,
那就让李秀林这样的人物出一本书,
宣传宣传,也未必是件好事,
毕竟生活是需要正能量的。
我们不相信,他们就永远不会出现,
我们相信了,起码就会有那么一天,
真理越辩越明,人物越辩越浑,
活得通透,看得明白的人毕竟是少数,
被社会裹挟前行的人则是大多数。
最后,我个人觉得《天空之城》在娱乐性和批判性之间拿捏地还是比较到位的。
在适应亚洲家庭教育的现状的提前下(妻子教育子女,丈夫教育角色普遍缺失),
在人物整体功能上,以女性严肃斗争为主,反应女性的不易和艰辛,
男性角色则以插科打诨、搞笑讽刺为辅,有点巴尔扎克、莫里哀的荒诞现实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