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之间发现和先生的关系已经出现问题。
早晨,出门之前,他在客厅里转来转去,就问他:“你找什么呢?”
他笑着说:“找共同语言呢!”
我拉着脸:“再也找不回来了!”
我会一如既往的对他好,但是却拒绝亲密。
4年的生活,他经常会感慨:“越来越爱你了,很庆幸选择了你。”这是源于我们是相互理解和相互忍让。
而我的感触却逐渐发生了变化,不得不认清一个问题:两人几乎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却有着相似的性格。
材米油盐的生活中,让我学会了自强和自立,经验告诉我要想不吵架不闹矛盾,得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我快乐他也快乐,我不快乐时最好不要在他面前流露,他处理不了这个问题。久而久之,有了一个心理:要男人没用。题外词就是有他没他,都一样。
当我感觉不好时,他也会有相同体验。我拒绝和他亲密,次数多了,他也会像我一样心变冷。而我现在对他的感觉也正是他多次让我失望的结果。
家里的一些事不听我的意见,我说的话他不爱听,我的心声他听不出来,于是时间久了,就被迫启动了心理防御机制。家里的事再也不管了,由他折腾吧,再也不跟他说心里话了,就这样我们在一起,几乎不说话了。
每天晚上,我们会等彼此一起休息,但都是彼此抱着手机等到累了之后,还是什么都不想说,也不想表示什么。
我常会想到两人分开的场景,最好他有了外遇。
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所以我看到了那个经常会失望的小女孩:无论和谁的关系都是这样,当付出过多,没有得到期待的预设时,心就变凉了,没有恶意,但会有意识的疏远。
已经和好几个朋友之间出现了这样的裂缝,我忍受不了被她们忽略,后来都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如今和先生出现这样的感觉,心里有些汗颜,我们还有两个孩子呢,往后该怎么办呢?
不得不清醒的接受事实,我的性格本如此。这是我的一种自我保护,为了不让自己太伤心,就会有有意识的疏远对方或认为就是自己的错。
在内心深处有一块不敢碰触的伤口,小时候的自尊心很强,每次感觉被冷落和忽视时,都会自我安慰:没关系,大不了我离你远点,这样下一次我就不会难过了。所以我会不知不觉中把自己藏到角落里一个人伤心,伤心过后,又若无其事。
渴望被看见被关注,表现出来又是极度的不自信和倔强,到先生打断我磕磕绊绊的表述时,第一反应就是“再也不和你说了!”
“我应该不会拒绝从头到尾地把生活再过一遍,只是希望能够获得唯有作家才有的特权——在‘再版’的生活中修正‘初版’的错误。生活的悲哀之处在于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而又聪明得太慢。等到你不再修正的时候,你也就不在了。”
这段话出自哲学家西塞罗的《论老年》。不要等老了,再去反省自己的问题,会来不及的。
我要解决内心对先生疏远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未来会无数次面临这样的关系模式。
此刻,处理了对先生的一些情绪,看到我还是爱着他的,还想着为他分担生活中的喜乐哀怒,还想着给孩子幸福的家。先生也是爱我的,他还在乎我的感受,只是不知道如何更好的与我互动。
所以心灰意冷、想放弃的念头还是放放吧,我们之间还是未完成式。
曾经接受过的失败个案:花季女孩不知如何处理好和同学和家人的关系,很迷茫纠结。而这也是我的问题,那个年龄我处理的方式是不适合于给她们分享建议的。
现在看来,在感到不知所措时,是和自己的关系出现了问题。我得学会正确的和自己相处。
之前与他人的相处模式会有赌气的成分在里面,你觉得我碍眼了,那就是“我不好”,从而内心惩罚自己,不允许自己开心,在心里筑起自我保护的墙,这样感觉就会好一些。
可这些心墙我要保留多久呢?不想成为自己婚姻的杀手,不想重复父母间失败的关系,自己不幸福,还会伤害孩子。
想起一句话“主动面对,问题会快速解决”,还在犹豫什么,爱本来就存在,只需要自己拿出勇气给内心缺爱的小孩足够的爱,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当内心被滋润了,我再也不需要摆脸像先生示威,讨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