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升至初中,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起点。面对陌生的学校环境、老师和同学、以及新增的学科,他们往往会感到既新鲜、又紧张,有的人还会表现出特别兴奋,就这样他们来到了人生中关键的一个转折点。
那么,如何使七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顺利实现由小学到中学的过渡?对班主任来说是一个严峻的任务。要想完成这一任务,起始班级的早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效到位,才会对初中三年的生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了解学生情况
我们的学生来自周边几所小学,不管是老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不是太了解。所以,作为班主任,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因此,我制作了一份《学生信息表》。里面的内容包括有: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毕业小学、毕业成绩、兴趣特长、曾担任职务、想担任职务、曾获得荣誉、家庭详细地址、中考理想、远期理想、初中生活的展望、家庭成员情况、亲密度等等。了解这些情况,对我们接下来安排班干部、家校合作等都是很有帮助的。还可以借填写的表格看看学生的字写得怎么样,做事态度是不是很认真。当然,学生是立体而鲜活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等方面通过一份书面的信息表是不能完全了解的。班主任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现,比如做第一次自我介绍、第一次班级劳动……抓住一切机会从各个方面去观察了解学生,做一个了解学生的“有心人”。全面了解了学生以后,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二、建立班级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一开始的组建过程中,当然也要做到以制度管人。虽然学校会有很多的规章制度,也会安排时间让学生学习。但由于内容太多,事项太杂,要让学生一时都记下来并做到,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在刚开始的时候,只要求学生做到四点: 1.保持教室干净整洁,自己的垃圾自己管理。2.离开座位请把板凳放在课桌底下。 3.上课遵守纪律,用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4.讲文明,懂礼貌,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有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就是成功的开始了。接下来要落实的就是随着班级的不断发展,制定《班级公约》、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喽。
三、培养行为习惯
七年级开始,主要就是抓班级常规管理,培养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激发大家对班级的荣誉感。而这些都建立在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上。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很多,对于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刚开始的第一个月,我认为先抓好三点就可以了: 第一:做好课前准备。课前三分钟情况怎么样,往往就可以反映出一个班级的班风了。训练学生三分钟铃声一响,就早已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课桌上摆放着这节课需要的课本、笔记本、练习本、文具等。 第二:分发书本和作业本,虽是小事,可有大学问。由志愿者、课代表或组长分发在每一位同学的座位上。这样就会做到井然有序。 第三:保持教室整洁。具体来说,就是桌椅整齐,地上无纸屑。看起来好像是很简单的事情,但越是小事越要反复做做反复,强化学生行为,而且要在这一个月之内做好。
开学工作,事多如麻,作为班主任来说,不着急,慢慢来,每个小阶段要有小目标,然后再根据学校各处室和年级部的整体工作计划再进行调整,这样,班级的管理就能稳扎稳打,逐步深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