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也许是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在一个刊物上见到了“采风”这个词,一下子就被迷住了——这是多么形象生动又古色古香的词语啊,瞬间就能让人回到3000多年前,跟着天子派来的采诗官一起,走遍诸侯国,听取那卫、豳、邶、秦等等不同地域的不同腔调的民歌,观看那采桑、采薇、采荇菜的少女曼妙的身姿。哦,进入那《诗经》的天地。
今天,6月26日,一个必将载入鸡泽县文学文艺文化历史的日子,鸡泽县文联组织了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和硬笔书法家协会,共同走进美丽乡村王青和魏青村采风,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圆一个无拘无束、信马由缰的采风梦,更是圆一个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赤子梦。
一
6月25日下午,微信群里传送了一个消息:“各位会员:县委宣传部、农工委、文联举办的‘美丽鸡泽——我的家’采风活动,明天正式开始实施,上午8点在行政中心对面升旗广场集合,第一站在王青、魏青。请积极参加!”因为工作的缘故,3个协会的微信群我都加入了,几乎在同一时间接收了几乎同样的信息。作为作协的秘书长,我第一时间和曹主席取得了联系,并利用我是作协群群主的便利呼叫了所有人,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能去的报了名,不能去的请了假,连远在外地的田友老师都回复了信息。曹主席说,我明天因为完成一个论文,不能全程参与,但一定会接送你们;齐主席也安排了车。
晚上,接李文英老师电话,因学校考试,作为监考不能参加,请求安排其女参加,问清楚他女儿是中文系的研究生后,欣然同意并向曹主席汇报。大于小于老师微信留言,在王青村等候。曹主席说,满江红老师自己骑车,到王青汇合。
二
6月26日上午,周一,晴。升旗广场。
送孩子上学之后,急匆匆赶到这里,曹主席、清风、梅花心情、大拇指等老师以及李哲(李文英之女)已经到了,摄影家协会的秦主席、金骅、石穿等老师,硬笔书法家协会的张主席、车洪涛、一梦、李振科等老师也都到位,农工委的丽英、宣传部的丽云和王飞也都到位,胜林主席因故不能参加,也到位送行。
摄影家的“长枪短炮”,精密的摄影仪器带来了神圣的仪式感;硬笔书协统一了着装,上衣还粘贴着紧急制作的会徽;唯有作协随意洒脱,一身便衣,一支笔而已。
一切就绪,出发。
我和王飞搭乘秦主席的五菱宏光,和金骅老师同行,升旗广场东行,经诗经公园,至东环路北行,很快就到王青村口,停车在村委会前,村两委干部早已在迎接了。
全体合影后,曹主席返回。硬笔书协开始挥毫泼墨,为王青书写;作协和摄影协会走进村里,开始采风。
三
王青村我来过多次,新闻也写过多篇,在精彩鸡泽微信号上也发表过多次了。这一次,以作协会员的身份来,感受真的不同。
大于小于赶了过来,加入了大部队,我向大家介绍一个个特色景点。乡愁园原来是一片垃圾,还有两个废弃的油罐,在建设者辛勤劳动之下,这里成了一处非常有乡土气息的景致:两个麦秸垛是背景,圆形方形两个草屋、石磨加上周边的3D文化墙,一派丰收的场景尽收眼底。这个村以“礼孝·月季”为主题,设置了12块文化石,分别镌刻了礼义廉耻等字,全村悬挂“二十四孝”图,并从中选取核心词语命名各条宽窄巷子。
在竹林迷宫前,在游戏巷子里,会员们胜似闲庭信步。我们还拜访了一户手工面作坊,和这个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一对中年夫妻攀谈,可惜由于今年是邻村过会,他们没有和面,看不到加工的场景了。我们不知道的是石穿后来到了另外一户,拍到了加工的场景,弥补了我的遗憾。在村里,我们还推了石磨,一点点领悟着粮食的真谛。在一个巷口,大拇指看到农妇拿着一把豆角,由衷而发,讲了一个饥饿的故事,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粮食的理解。随后我们走到了月季园,满园的月季、各种花色的月季、高矮不同月季,特别令人惊喜的是这里还有一尊月季仙子的塑像,衣袂飘飘、洁白无瑕,似乎正在向人间降下祥瑞。
回到村委会,硬笔书协写作仍在继续,我提议,到村后的花海一游,大拇指年纪稍长,驻足休息。我和清风、大于小于、李哲一起东行左转上北环,几百步后就到了花海。
四
这是一片名副其实的花海,六月菊含苞待放,虞美人花期已过,一种开黄色大瓣的花开得正艳。很可惜,我们几位对花的认识太少,叫不上来面前的多种鲜花。
沿着曲曲折折的房子形成的村界,从房根下到马路边,这里种满了鲜花,是一片名副其实的花海。花海中有巧手装扮的稻草人,有的是排球运动员正要接球,有的是画家正在写生。花海之中有一条用胳膊粗细的红松枝条做成的栈道,粗糙的树皮,圆滚滚的木头,这是原生态的栈道。花海正中是管理处的两座木屋,也是用松木制成,恍然间,我们来到了一片林海花甸。
过木屋,我们在一处凉亭休息,突然发现了一处蝴蝶谷!
五
蝴蝶谷就是花海和马路的连接处,本是公路的排水沟,长足有百米,红色黄色两种花密密匝匝,花开艳丽,我们赶紧走进谷内,蜜蜂嗡嗡,又让人想到是不是到了小龙女居住的绝情谷底了呢。
吸引人的莫过于那翩翩翻飞的蝴蝶了,白色居多,绝不怕人,我的手机镜头都快挨住翅膀,它们才展翅飞起,随即就落在另一朵花上。我们都忘记了疲惫,不顾手机内存和电量,远景、近景、特写,呵呵,作协会员摄影技术也是杠杠的!
回到了村委会,看到书法家们书写的“大美王青”等作品,我请求书法家们写一幅字:花海蝶谷。书法家梅花心情欣然命笔,落款:荣安词、爱社书。我特别高兴说:若干年后,我借此字此景,也能流传百世。
六
午饭是羊汤。
本来准备吃大锅菜,种种原因未做成。村委会主任很是歉疚,并带着我们到了村口的王青羊汤馆。
小桌坐了4桌,小咸菜每桌一碟,凉杂拌一盘,解暑饮料一瓶,大家纷纷举杯,互相致敬。大拇指歌兴大发,高歌一曲,博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鲜美的羊汤、翠绿的香菜、红红白白的洋葱,现打的烧饼,乡野之间,饮食之美,莫过于此!
七
饭后,因光线过于强烈不适合拍照,摄影家协会返程,大拇指也同车回去。硬笔书协直抵魏青,清风、李哲、我等人步行经村标“魏魏青青”、景观桥、过青堤广场,到村委会。
今天是魏青村忙碌的日子,市电视台上午刚刚录完节目。镇包村干部张亮、县人社局驻村工作组组长胡勤兜、村支部书记魏新连等都在村委会。挂上了“美丽鸡泽——我的家”条幅后,书法家不顾中午休息,继续挥毫泼墨。“水韵唐风辣椒小镇”“葫芦大王”“美丽邯郸最美古村镇”等巨幅书法作品问世,书法家和两委干部、驻村干部、葫芦大王任进利等一次次合影,鲜艳的章、浓黑的字、洁白的纸,艺术气息充盈着宽阔的会议室。下午2点半,硬笔书协返程,镇、村干部才顾得上吃饭。
八
下午4点,太阳偏西,光线变淡,夕照景观堪看。秦主席和金骅老师赶到,作协、摄协会师一处。
荷花池上、葫芦长廊之中、葫芦坊前,我们驻足、拍照。
魏青是省级美丽乡村,是千年古村、辣椒之乡,村东南出土的64座唐朝古墓、村西村南的环城水系给这个村子浸润了浓厚的唐风水韵。去年宣传部、农工委重点宣传这个村子,河北农民报做了2张报纸的专版,椒乡快讯报也做了1张报纸专版,今年开春,邯郸日报又专版宣传。在县文联积极协调下,魏青村参加了比赛并在投票中拔得头筹,去年邯郸市文联授予魏青“最美古村落”荣誉称号。现在魏青已是我县“美丽乡村”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了。
魏青村的景观很多,其中,“葫芦大王”任进利的葫芦是远近游客必定要看的。听说进利今年扩大了种植面积,我们向他的种植基地进发。
穿过葫芦长廊就到了他的第一个基地,种植面积约有一亩,竹子为架、长藤蜿蜒、一尺多高的葫芦煞是惹人喜爱。我们又走到了任进利家门前,“葫芦嫂”正在门前,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家。
任进利是一个传奇人物,开过工厂,干过饭店,车过珠子,后来传承了葫芦烙画技艺,一步步成长为远近闻名的“葫芦大王”。我从去年4月份第一次到魏青,认识了任进利,后来写过几篇报道,去年还邀请河北日报记者杜柏桦来到葫芦坊,专门采访任进利,在燕赵都市报用了半个版的篇幅,刊登了他的照片。
在任进利的家中,门头两边、墙上地上,到处都是葫芦。客厅东墙的一人多高的架子上,摆满了各色葫芦,烙、刻、画、贴各种工艺,福禄寿、美丽乡村、花鸟鱼虫等各种题材,高矮胖瘦、单葫芦亚葫芦等各种形态,茶具、车饰等各种用途,这是一个葫芦的王国!任进利就是王者,而“葫芦嫂”贤惠地帮他打理着一切。
九
“葫芦嫂”带我们去村东发展的葫芦庄园参观,走到盛世路,恰逢任进利回来。他的腰间挂着两个小葫芦,特制的流苏长长地垂着,提示着主人的身份。
穿过盛世路,在绿色长廊前右转向东,远远就能看到葫芦庄园了。这里占地约2亩多,相比第一处基地,这里除了采用竹子做支架外,还定制了4米多高的水泥柱,每根柱子有4根细钢筋,造价达20多元,不过也使葫芦架越发的坚固。
这个葫芦基地种植的是大型葫芦,白色的葫芦像白胖的娃娃,恍如来到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前,我们就是取经团队,手中的相机就是饕餮大口。在这里我第一次拍到了“葫芦嫂”的身影,她是一个害羞的女人,从来不上镜头。
时间在这里过的飞快,光线一点点暗下来,我们没有更多时间去他村北的十亩地的基地了,很是遗憾。
十
夕阳西下,参观了青堤广场后,我们返程了。
别了葫芦庄园,别了青堤广场,别了堤上人家,别了辣椒馆村史馆,别了大唐西域地图,别了绿色长廊,别了风车,别了水车,别了观光塔,别了农耕雕塑,别了唐朝遗址博物馆,别了真人CS基地,别了樱花园……
晚饭在遂园进行。
文联主席李胜林应邀出席并慰问了大家,县诗经学校的张国志校长作为书协主席也应邀参加,向3个协会发出采风邀请,大家约定,今年对诗经学校开展专题采风。书协、作协、摄协,话语、歌声、掌声,一天的疲惫全都散去,留下来的是共同圆梦的畅快,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