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追喂”成为了孩子们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孩子在前面跑,父母或爷爷奶奶拿着碗在后面追。过一会儿,父母觉得累了,就把孩子强行固定住,一勺一勺往嘴里塞饭。孩子不开心,家长也烦。如此这般,天天都要这么来三遍,这可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但其实,我们完全不必如此费劲,因为进食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之一,而家长只需适时引导孩子自己进食即可。但如果家长一直给孩子喂饭,甚至每天“填喂”、“追喂”,不仅受力不讨好,更会对孩子造成严重影响!
“追喂”有什么危害?
“追喂”、“填喂”不仅仅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导致小儿肥胖,还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
1、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发展
“追喂”是孩子专注力不足的表现。如果家长对这一情况不作为,乃至为了让孩子安静地待一会,让他看电视、玩玩具,然后趁这时给孩子喂饭……这些都会进一步地破坏孩子的专注力,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今后的学习成绩。许多孩子在上小学后上课走神、写作业磨蹭……这些情况和“追喂”、“边玩边吃”都有关系。
2、不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当孩子专注于电视或游戏时,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吃饭,因此也就不能形成“吃饭的时间是固定的”这样的意识。这会造成生活紊乱,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3、影响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积极性格
做为独立的个体,吃饭本来是孩子自己的事,由自己掌控吃多少、吃多快。但如果家长喂饭,就或破坏这种自主意识——孩子开始认为吃饭是家长的事,自己只是在协助家长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主意识渐渐薄弱,就会形成消极性格。
此外,在喂饭时,家长往往会催促孩子快点吃、快点嚼,甚至因为急躁而数落孩子。这种情绪久而久之使孩子认为吃饭是一种负担,毫无乐趣。这同样会对孩子的积极性格造成负面影响。
4、孩子易形成“和家长谈条件”的思维方式
有的父母在喂饭时,为了让孩子多吃一点,一边喂一边承诺给孩子各种东西。这样一旦形成习惯,孩子就可能用吃饭来和家长谈条件,换取利益。这本质上和“一哭闹就满足”的危害是一样的——长此以往,孩子有可能会越来越任性、自私、爱发脾气。
5、影响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和智力发育
孩子能自己吃饭,需要手、嘴、眼相互协调配合,如果用筷子吃,动作就更加精细,也就需要更强的协调能力与平衡能力。另外,有研究显示,手部精细动作的良好发展对智力发育有积极作用。长期喂饭对孩子的动作平衡与协调,乃至智力都有不良影响。
如何科学地“饿”孩子一顿?
说起“不吃就饿着”这个办法,妈妈们一定都非常熟悉。但是不少家长反映,这种方法往往会招致孩子更严重的哭闹。最终的结果,往往还是家长先妥协。这可真是难办呀!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出现这种情况,请您回忆:
您在此之前对孩子的态度是怎样的?
孩子当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然后,您在表达“不想吃就不吃”这个意思时,情绪是怎样的?
如果孩子不愿意吃饭,您先苦口婆心地劝,又生气地逼迫,最后发飙:“不想吃就饿着,再饿也没吃的了!”那孩子感受到的其实更多的是您的态度——我明明没有做错,但妈妈还要惩罚我,妈妈不爱我……
如果孩子是这么想,自然会哭闹得更严重了。
因为,在家庭教育中,态度和语言同等重要。
那什么样的态度是正确的呢?
这就是——
如果你现在不想吃,就需要等到下一个吃饭的时间才能吃东西。
而在这期间,你将会非常饿,饿得很难受。
但因为没有到吃饭的时间,我们不会给你任何食物。
是现在吃,还是下一顿饭再吃,你需要自己选择。
吃饭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可以自己做主。然而既然自己决定了,就要承担相应的结果。
当孩子选择不吃饭时,请尊重孩子的决定,收掉他的餐具,帮助他履行承诺——不到吃饭的时间,就不给任何食物。无论孩子怎么磨、怎么哀求、怎么哭闹,都不要给。然后等到了时间,就正常地进行下一顿饭。
如果孩子贪玩,不想吃饭,可以这么做——但下次可以在饭前半个小时到一刻钟提醒宝贝要吃饭了,让宝贝提早从游戏状态中出来。
如果孩子赌气,不想吃饭,也可以这么做——但家长需要更温柔一些,也要允许宝贝适当发泄情绪。
如果孩子在吃饭时被其他东西吸引,乱玩乱跑,也可以这么做——但下次需要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附近没有电视、玩具这些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物品。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做的10件事
1.用有趣的绘本故事让孩子树立“自己吃饭”的意识——比如《歪歪兔行为习惯系列互动图画书·我自己吃饭》不仅教孩子自己吃饭,还告诉孩子“饭前洗手”、“不挑食”、“吃饭不乱跑”。书中还有有趣的小翻页呢!
2.盛饭时“少量多次”,让宝宝自主控制饭量。
3.家长可以随时注意孩子吃饭的情况,但不必专门伺候孩子吃饭,一家人正常地在一起吃即可。这样,家长可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4.避免在餐桌上教育、批评孩子。请您一定要忍住“你看你不吃吧,不吃就饿了吧”这样的愤怒和嘲讽,否则只能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
5.如果孩子在“挨饿”的时候非常难过,那家长就有必要给孩子一些安慰,如抱抱、亲亲,以及认同感受“妈妈小的时候也有过这种情况,非常难受,你要是想哭,可以哭一会”等等。否则,孩子的安全感可能会遭到破坏。
6.如果有必要加餐,则设置固定的加餐时间,时长和内容。家长可以为宝贝专门设置一个小盘子或小盒子,每到固定的时间就放进去小块水果、小杯酸奶或一块谷物类饼干即可(不要提供过甜食物或配方奶)。如果半个小时内孩子不吃,就收走。加餐时间需要控制在饭前两小时之前。
7.家长可以专门给宝宝准备餐具(让宝宝自己挑选更好了),增加吃饭的兴趣和仪式感。
8.可以让宝宝参与到做饭的过程中(比如洗菜)。对自己参与做出来的菜,宝宝的兴趣会更高。
9.如果孩子选择不吃饭,并且饿得很难受,家长可以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10.无论怎样,请不要和宝宝生气,更不要较劲。
建立良好的进餐习惯,从0岁开始
“追喂”、“填喂”有这么多危害,那家长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停止喂饭,训练孩子正常进食呢?
歪歪兔育儿老师说:当宝宝开始抓东西往嘴里塞时,就可以培养了。这个现象一般出现在宝宝6-7个月左右,一般不会超过9个月。而这一时期,宝宝的食物通常还是以奶为主。
换言之——
从一开始就不要喂饭!
从一开始就不要喂饭!
从一开始就不要喂饭!
重要的事完三遍,育儿老师来讲讲为啥:
我们都能注意到,宝贝有一个阶段见啥吃啥,这就是“口欲期”,即用嘴来感受一切——这个东西是软是硬、是热是凉、是长的还是圆的……并中得到满足。
然后,随着宝宝的成长,他对各类食物的适应能力渐渐增强,咀嚼功能逐步建立,对食物的色香味有了自己的辨别力,就开始有自主进食的渴望。
我们有时能看到国外的小宝宝用手抓着意面吃得满脸都是,这其实是一种理想的“进食训练”状态——她很明白吃饭是一件自己的事,并且想尽一切方法也要把食物吃到嘴巴里。
在这时,我们就可以给她准备小罩衣,在地上铺报纸,再给宝宝一个小勺子,让他学着大人的样子把食物舀到嘴里。
刚开始,宝宝肯定会撒得到处都是。但只要家长肯坚持,宝宝两岁前就能准确地把勺子里的食物放进嘴里。
重要的是,宝宝从始至终都明白,吃饭是自己的事,别人帮不上忙。如果吃不饱,自己会饿。如果吃撑了,自己会不舒服。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调整饭量。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绘本、童话故事、儿歌、互动游戏等来强化宝宝“自己吃饭”的意识,如【歪歪兔情智乐园】中的《好吃的食物》、《我自己吃饭,不用妈妈喂》等,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认识食物、保持良好的进食习惯。
当孩子学会自己吃饭,他第一次体会到生活的味道,也是自主迈向广阔人生的第一步。自己吃饭是宝宝必须学会的技能之一,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如果从小就被喂着长大,他失去的不仅仅是吃饭的乐趣,还有对人生的把握。
因此,培养独立自主、积极乐观的宝宝,请从让宝宝独立吃饭开始!
"追着喂饭"对孩子有5大危害!你都知道吗?是由歪歪兔早教原创文章——歪歪兔情智乐园幼儿早教产品通过综合训练+亲子绘本+关键期早教指南+情智DVD,每月一套幼儿早教主题产品,从关键期的6大领域发展为重点,同时配合关键期的能力训练和各个阶段的行为习惯能力培养等相结合,培养宝宝好习惯好性格。
轻松家庭早教从歪歪兔开始,成为歪歪兔会员,在这里读懂孩子!>>>>点击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