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条法学基础原理,涵盖法律本质、特征、作用及运行机制等核心内容。
1. 法律定义: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2. 法的阶级性: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反映物质生活条件要求
3. 法的国家意志性:经合法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规范
4. 法的规范性:通过权利义务设定指引行为模式
5. 法的普遍性:国家权力范围内普遍适用
6. 法的可预测性:通过明确规则预判行为后果
7. 法治三要素:良法之治、普遍服从、指向公共利益
8. 法律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强制/教育
9. 法律社会作用:利益分配/纠纷解决/社会管理
10. 法律继承:新法对旧法的批判性吸收
11. 法律移植:跨法域引进法律制度
12. 法律创新:制度设计的独创性革新(如信托制度)
13. 法律现代化:传统人治向现代法治转型
14. 法律渊源体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15. 法律规则结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16. 法律原则功能:指导规则制定与漏洞填补
17. 权利本位理论:现代法律以权利保障为核心
18. 法律价值位阶:自由>正义>秩序
19. 程序正义原则:通过正当程序实现实体公正
20. 法律平等原则: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相统一
21. 法律效力层级:下位法不得抵触上位法
22. 法律解释方法:文义/体系/目的/历史解释
23. 法律关系三要素:主体/客体/权利义务内容
24. 法律事实分类:事件(自然事实)与行为(表意/非表意)
25. 法律责任构成:主体/过错/违法行为/因果关系/损害结果
26. 法律与道德关系:内容交叉但实施方式不同
27. 法律经济分析:效率原则在制度设计中的应用
28. 法律社会学视角:法律与社会互动共生
29. 法律历史学派: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产物
30. 分析法学核心:分离"实然法"与"应然法"
31. 社会法学主张:法律应关注社会实效
32. 新自然法学:强调道德与法律的不可分割性
33. 法律形式理性:韦伯提出的现代法特征
34. 权力制约原则:公权力须受法律约束
35. 私法自治原则:民事领域意思自治优先
36. 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37. 正当程序原则:剥夺权利须经法定程序
38. 比例原则:手段与目的需符合适当性/必要性/均衡性
39. 信赖保护原则:政府行为不得随意撤销
40. 法律保留原则:特定事项须由法律规定
41. 法律漏洞填补:通过类推适用等方法补充
42. 法律冲突解决: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43. 法律全球化趋势:国际法与国内法互动加深
44. 软法治理:非强制性规范的作用机制
45. 风险刑法理论:应对现代社会的系统性风险
46. 环境法原则:预防为主/污染者付费
47. 公司法原理:有限责任与法人独立人格
48. 契约自由限制: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49. 知识产权平衡:专有权利与公共领域的协调
50. 国际法基本原则:主权平等/禁止使用武力/和平解决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