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猫猫推荐的爆款文章《赚钱的事和值钱的事》读了几遍,文章的主要观点赚钱和值钱的事的主要差别是赚钱的事集中于当下的利差,将利求本;值钱的事则是根据自己对未来的预测,创造一个结构性、具有大容量的系统,前期投入巨大,后期收获也巨大。在我看来,这篇文章讲的就是规模经济和思维层次的区别,赚钱的事和值钱的事,都是赚钱的事,只是二者兑换的时间和获得的收益不同。
文章开头以《穷爸爸富爸爸》里的艾德和比尔两人为村庄供水的故事讲道理,艾德以一己之力,每日于湖泊和村庄之间来回运输而立刻赚到了钱,比尔则用一年半的时间叫人设计、施工,在村庄和湖泊间修起了输水通道,解决了村庄的供水问题并开发村民们对用水的想象力,也顺势摧毁了艾德的运水生意,这叫值钱的事。艾德和比尔的区别在哪儿?我想是他们生意的规模和思维层次有所不同,艾德的供水量量应是足够适应村民日常的需水量,他满足了村民的需要,所以赚到了钱;比尔设计了一个不需人力运水、稳定性和供应量更大的系统,供水量超出了村民原来的需水量,但同时也开发出了新的用水途径,比尔获得更大的回报,同处于这一行业的艾德因效率低下和规模较小而被夺去市场份额而失业了,比尔做的值钱的事也变成了赚钱的事情。作者又提出假设,如果村里发现一口井,比尔最应该做的是就是兼并、垄断,扩大规模。按现在的话来讲,艾德是小作坊形式适应市场需求,比尔是以系统化形式引领市场需求,并逐渐扩大市场规模。从这篇文章中我看到的赚钱的事和值钱的有什么不同呢?就是投入资金不同,规模不一样,思维层次的高低(使用人力和机械的区别)以及收益(值钱的事能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这是精神层面)及时间不同,最后值钱的事也赚大钱啦。
尔后梁宁又举了几个例子,O2O大战最后是以服务人群更广、更大的一方获胜、京东虽然一直在亏钱,但其物流能力和范围一直在扩大(从一号店被京东收购可看出京东在整合这方面的力量)、UC浏览器凭借3年窗口期装机量的扩张最后转变为流量平台,得以进入智能手机时代。这几个例子更多的是在强调规模的重要性,虽然也有提到京东的物流架构和体系也一直在更新,但并未非常直接的体现赚钱的事和值钱的事的区别。对于这些例子,我的解读是通过同一行业更强的资本挤压小资本的生存空间,重新洗牌,大资本占据该行业更大的市场份额,缩小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同时也成为更大的平台,并可吸引其他品牌的入驻,从而赚钱。这让我想到了共享单车的例子,以我们学校为例,一开始只有少数小黄入驻,接着在一个月内,摩拜单车投放量大增,于是校园里用摩拜的人逐渐多起来了。再然后,不仅小黄和摩拜继续增大投放量,小蓝单车、小鸣单车一并涌现。因为小黄和摩拜背后的资本势力更强,投放单车数量最多,经过了共享单车的混战后,目前主要的市场份额基本被小黄和摩拜所占据了,同时,小黄的收费也逐步上涨,并且出现流氓收费的现象(以本人亲身经历为证,关停车锁后小黄未停止计时,因网络不通无法支付,待下次使用需支付相当于原先价格的4倍。)。
纵观梁宁全文,其重点应该在于鼓励创业人士要有引领未来的眼光,投入巨大的精力、金钱和时间,等熬过创业期,值钱的事也就变成了赚钱的事了。
ps:感觉自己还是陷在了那篇文章的框架里了,观点并没有表达得很明显,请求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