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天剽悍读书营】day22 好好学习

好好学习

2018.01.06收尾

2018.01.05 继续完善

2018.01.04 找故事

2018.01.03 列分享大纲

知识过载时代,拼什么?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休息间隙,打开公众号,看看喜欢的作者推文,刷刷微博看看新的花边消息,想认真工作了,只要电脑连着网,就可能会突然弹出一些标题吸引人的新闻,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们每天都在接收数百条甚至上千条信息,这些消息瓜分着我们的注意力,也让我们对待信息的态度越来越浮躁。

人人都能容易地得到知识和信息,但是在大脑对这些信息处理的深度,指引我们做出的不同的行为,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有这样一个故事:

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后,张三青云直上,李四却原地踏步。李四想不通,老板为何厚此薄彼?

这一天,老板把李四叫过来说:“李四,你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

一会儿,李四回来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又问。

李四没有问过,于是赶紧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土豆。”

“价格呢?”

“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李四委屈地申明。

老板让李四把张三叫来:“张三,你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

张三也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他一口气向老板汇报说:“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于是顺便带回来一个让您看看。”张三边说边从提包里拿出土豆,“我想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赚钱,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而且,咱们全部买下还可以再适当优惠。所以,我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您回话呢……”

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我们能说李四不勤奋么?一遍又一遍地跑去菜市场,不厌其烦地执行老板的各种指令。但是这样任劳任怨,竟然还没有张三去一次菜市场的收获大。

李四就是陷入了我们经常所说的低水平勤奋,表面上看着忙忙碌碌,实际只把自己当做一个执行者,不去想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自然也不能走一步之前想两步。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高中时这样一波人,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每天起早贪黑,忙忙碌碌,老师画的知识点都要背会,老师提到的参考书都要去买,争取把每套卷子都做完,急匆匆吃饭,社交很少,把所有时间都拿来学习。

面对这样勤奋的学生,是不是觉得他们不考个好成绩简直天理难容?可往往事与愿违,每次考试,以我为代表的这些看似勤奋的学生,成绩都是在中等徘徊,偶尔人品爆发,能冲到中等偏上。而那些名列前茅的学生是什么状态呢?是比我们还勤奋还努力么?

实际上并没有。当时观察了很多大家公认的“学神”,他们并没有在课下投入太多时间学习,而是在上课的时候认真揣摩老师讲过的知识点,原理参透,很多题目都是换汤不换药,知道其根本原理,一击即中。

看似不公平的事情,仔细想想,都是有其深层的原因的,这些“张三们”为什么可以顺风顺水,看似轻松地拿到别人怎么努力也得不到的东西?因为他们做事前不是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会先思考,想想做这件事的原因,想想关键点是什么,想想自己该怎么做这件事更有效率。

这也就是我分享的重点——黄金思维圈。

黄金思维圈

所谓黄金思维圈,其实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第三层面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黄金思维圈最基本的应用便是:你遇到每一件事情,首先问“为什么”,也就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而我们绝大多数人思考问题时,是从what的角度出发,很少人能够从how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站在why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的思考方式,我们的行动方式,和我们的交流方式都是由外而内的。思维的惰性驱使我们,从清晰的事物到模糊的事物。但是激励性领导者和组织,他们的思考,行动和交流都是由内到外的。

说简单一些,这和我们平时所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个道理。人才辈出的今天,想要从众多人中脱颖而出,就要更快更准确的抓住问题的关键。查理·芒格曾说过,通过询问自己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你就能更好地思考问题。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挖掘自己的思想,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锻炼自己思维能力,还有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复盘。

复盘,做过,你就会爱上

古代的人在下完棋后会重新演练一遍,谓之复盘。柳传志把这种方法引入联想,并实践了十几年,联想才有了现在全球PC第一的成绩。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在使用复盘,这里面就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猫叔说过:没有复盘的学习是大打折扣的。

成甲老师也说:通过复盘。把每天的经历当做案例来分析,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可见,善用复盘,会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一些神奇的变化。

被海量的知识包围,遇到问题,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向外求,所以《10W+文章技巧》,《职场加薪十大法宝》,《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类文章会吸引到大量的读者。

读时很激动,读完呢?有多少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文章阅读量10万+了么,升职加薪了么,人际关系变好了么?

有时候,向外求,不如向内求。我们越想提升自己,越是订阅各种公众号、看技巧文章、买畅销书籍、参加牛人分享,反而越少关注自己本身:回到自己,生活似乎照旧。就像韩寒说得:听过太多的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让自己安静,向内求。每天快结束的时候,静静地坐下来回顾一天:今天,我有什么事情,让我开心?为什么?假如我没有这么做会怎样?我还能有其他的做法么?

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花时间反思。我们以为直达关于自己的一切,但是很可能我们最不了解的就是我们自己。知乎上有这么一句话:回顾自己的过去,总的来说是个坏习惯。我那一小段中途放弃的复盘时光就是这样,看看自己记的流水账,感觉好像没什么用呀,过去就过去了,还看他干嘛呀,今天的事情还没做完呢,不要再浪费时间了,就这样,把复盘给扔下了。

当做一件事没有效果,一般有两个原因:1.确实没用。2.用错了方法。

而当时的我就坚信了原因1,完全没有考虑还有原因2的存在。现在读了这本书,采用了作者推荐的晨间反思的方法,才初步领略到了复盘的魅力。

什么样的复盘才能给我们带来启发呢?

首先要如实记录。我们的大脑是个神奇的存在,在记忆事情的时候会根据现在的情况对自己过去的想法和行为进行解读,而且时间间隔越久,偏差可能越大。

在这里,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想象一下小时候父母抱着你过生日的场景,在回忆的场景里,除了你父母之外,你是不是还看到了孩提时代的你?

问题就出现了——如果回忆是对你见到的场景进行回放的话,你的回忆里是不可能有自己的影像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我们自己重新构思的。重构的记忆并不一定可靠,而我们又常常吧我们大脑重构的记忆,当做准确无误的事实。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实记录的必要性。

如果只是如实记录,我们的复盘又成了流水账,所以,记录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主动思考。

在这里,作者推荐给了我们一些自我拷问小问题,按照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记录,可以说是一篇很有深度的复盘了。

1.当时思考是,我考虑这件事情的目标了么?如果考虑了,当初的目标是什么?

2.在这个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哪些因素?现在看,这些因素合理吗?有遗漏吗?

3.我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考虑?各种因素中,那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4.最后的结果和我预期之间有什么差距?

回顾完这些问题,我们相当于把前一天发生的事又在大脑里走了一遍流程,这其实就是联想、启发、归纳、演绎的大集合,是调用自己所有的知识来解构和重构问题的过程,看似劳神费力,长期坚持下去,肯能能让我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学会记录和思考,我们可以写出一篇有思想的复盘,但是不去回顾,不给自己反馈,他们只会被一直放在那里,成为一堆有思想的日记而已。及时的反馈,可以让我们不断修正前进的路线,同时激励我们坚持下去。

这里的回顾,分为周/月回顾,年度回顾和五年以上回顾三个层次。

在每周/月进行一次回顾,对标自己的周/月目标,检查完成情况和与预期的差别。总结做得好与不好的原因,总结经验,如果下次再遇到,将会怎样解决。

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重复犯相同的错误,只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这时,就需要年度回顾提醒我们伤疤的存在,帮助我们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下,看清错误的根源,从而更好地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如果你坚持了五年以上的复盘,可以站在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维度回顾审视自己的生活,会有更多奇妙的发现。这里,作者推荐了时间线回顾法。

1.审视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

让我们现在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取得的成就是什么?

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

2.用三条线索记录过去十年的关键事件。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重要事件

发生在家庭、公司或自己所在机构的重要事件

发生在全局(组织之外、包括国家、世界)的重要事件

3.看看这些时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哪些因素比其他因素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如果我当时采取其他行动,可能有什么不同?在类似的背景下,其他人采取过什么行动?有什么值得我借鉴的?


这个看似简单的方法,却能让我们发现当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如何影响我们今天的生活:一些基本规律,在十年的跨度中始终发挥着作用,并没有因为当时看起来无解就真的不存在了。我正在坚持记录,并期待有朝一日,可以站在时间之上,看到自己的变化。

秋叶大叔说过一句很扎心的话:一个人过了30岁,你不能总是成长啊,进步啊,你得输出,你得输出有价值的东西,否则你就是用所谓的成长掩盖你一无所成的事实。

是呀,我们学会了深层思考,从复盘了学到了很多道理,如果没有输出,只让它们烂在肚子里,那真是太暴殄天物了。

在我看来,这里输出分为两种:文字上的输出和行为上的输出。

输出,让知识体现价值

在小灶群的时候,就听猫叔说过:用输出倒逼输入。

当时写的文章都是一千字左右,聊聊心情谈谈感想就够了篇幅,所以对这句话也没有太深刻的感受。最近几天写逐字稿,才感受到了自己储备的匮乏。

读完一本将近三百页的书,我竟然写不出一篇六千字的分享稿!刚开始时时洋洋洒洒写到一千五百字,感觉一切都还是那么美好,还没有写到两千字就画风急转,感觉自己像一块被拧干水的海绵,再也没有营养往外挤了。

原以为读了好多遍的书,get到那么多有感触的点,肯定可以轻轻松松完成任务。如果不是这次大篇幅的输出,我还会一直沉浸在自嗨的氛围里不自知,会觉得自己已经懂得了消化了那些其实似懂非懂的道理。

既然答应了自己要出一篇分享稿,就不能中途放弃自己打脸呀。便带着那些没有理解透彻的知识点,把这本书重读了一遍。

这一遍,既是回顾,又是反思,有重点地读书,收获自然也更加清晰了。读完书,又去逛了豆瓣、知乎和百度,看了各门各派的言论,把自己以前没有关注到的边角问题也都概括了。

这次由输出带来的阅读经历,简直颠覆了我这么多年的读书观,以前三五天都读完一本书,而且坚决不愿再碰这本书第二次,认为那都是浪费时间。现在才知道,认真读完并领悟一本书,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把一本书读十遍参透并践行,绝对比草草读十本书的收获大,输出带给我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我还正在路上慢慢体会,这一路,希望能够看到你的身影。

下面说说行为上的输出——践行。

知道那么多道理,为什么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放在以前,我会觉得应该是我知道的知识不够多,是我知道的道理不够深刻。

在读书营里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才恍然大悟。傻孩子,是你一直没有去践行呀。

在小灶群就知道复盘很有用,可是回顾前面九个月,只写了一篇复盘,知道早起可以做更多的事,可是没有一次战胜过被窝的诱惑,学会了如何快捷地制作海报,可是没有产出过一张海报...

知道了这么多,全部烂在脑子里,有什么用呢?

在读书营,每天看到奕晴的复盘碎碎念,看到老铁们每天聊天时的反思与自省,看到书里强烈推荐的每日晨思……

是时候做出些改变了。

试着六点起床,晨读留言,读书,之后拿出日记本,回想前一天的小确幸,得与失,记下自己的想法,为马上开始的一天写下计划。

坚持半个月,便爱上了这种剖析自己的感觉,甚至每天都对这个有仪式感的时刻充满期待。同时,每天的复盘让我更了解自己,也更爱惜自己。

在小灶群,学会了做海报。可是自己拖延再拖延,直到加入读书营,还没有做出一张完整的海报。

进了读书营,抱着新的开始要做点什么的心态,做出了今年的第一张海报。得到了老铁们的鼓励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把做每天的计时海报当成了自己的使命,庄重而认真地做完,再发出去,乐此不疲。

知道之后,做与不做,只有经历了,才明白他们的天壤之别。

如果说,小灶群帮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那读书营就是我在新世界前行的引路者。一路走走停停,进步虽慢,但我从未退缩。

深度思考,学会复盘,用输出强化上面两点的力量。这是我22天读《好好学习》这本书领悟到并且一直在践行的,深觉有用,在此想分享给我挚爱的老铁们,读书路上,有你们,真好。



2018.01.02 第五遍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近一直在构思分享稿,但一直不知道如何下笔,每天脑子里都装着书里的几个点,复盘,黄金思维圈和刻意练习,想着能不能在生活里找点灵感。

事实证明,只要你意愿足够强烈,真的可以遇到惊喜。

来一场以终为始的分享吧

晚上跑步的时候听了富帅老师关于“如何做好一场分享”的分享。

老师提到的很多观点和《好好学习》中提到的黄金思维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分享之前,先弄清分享的目的是什么。

是把作者的思想倒给观众么?

no no no 如果你这样做了,很可能你的观众都听不了多久都会悄悄离场,只留你在那唱独角戏了。

分享之前,站在观众的立场,想想他们需要什么,而不是单纯地你自己想讲什么。你进行这场分享,是让自己的想法和观众的需求碰撞,让观众有所收获,如果只是单纯地自嗨,这真的算不上一场分享。

这不就是书中提到的黄金思维圈活生生的例子么。做事之前,先想清楚目标,用这个目标引导自己的行动,会让自己的行动更有靶向性。

刻意练习

读这本书的时候,总在想,我该怎么刻意练习,生活中有哪些事能让我刻意练习。

刚刚才恍然大悟,我每天心里想着书里的这几个点,就像我听讲座,会用黄金思维圈套分享的步骤,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刻意练习么?

方法不用永远死在那里,用这些方法思考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才发现万变不离其宗,真的很神奇。



2018.01.01第四遍 100%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复盘,真的是一个宝藏。没有开始做的时候,觉得没有什么特别,一旦开始,便沉浸其中,爱上了这种剖析自我的感觉。

每天早上,回想前一天的小确幸小反思,郑重地把它们记在本子上,就像给这一天增加了一个有仪式感的开始,告诉自己,我今天要认真努力地活着。

今天写这个月总结的时候,明显发现自己写东西逻辑顺畅了很多,也有了素材可以写,这都是每天复盘反思带给我的收获。


2017.12.31 第三遍 100%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7的小尾巴上,真的很感慨,一边庆幸自己终于重拾读书这个爱好,一边又后悔以前浪费了这么多可以读书的时光。

这个月在这本《好好学习》中学到了很多,希望新的一年,能够认真践行里面的知识,做事之前先思考为什么做,怎么做,然后出击,直达目标。


2017.12.30 第三遍100%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回顾全书,主要有以下三部分内容:用黄金思维圈思考问题,深入思考过程中找到临界知识,刻意练习应用临界知识。

这三部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当我纠结于书里的某些内容的时候,感到很苦恼,理不清捋不顺。但跳出了某一章节,回顾整本书,便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用黄金思维圈思考问题,总会让我忍不住感叹: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我怎么把事情想得这么复杂!

找工作篇

毕业将至,我们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找工作。对于我们这些“出身”不好的非985、211学生来说,被企业拿来跟那些名牌学校的学生比较是在所难免的。

刚开始的时候,总会自卑,怕被看扁,直接pass掉,赶的场多了,便看清了这件事的本质。

企业找我们做什么的?干活创造价值呀。

既然他们是想招我这个人,而不是把我的学历招过去摆在那里,我有实力又肯吃苦,干嘛那么自卑呀。

想清楚了这些,便完善了自己的简历,面试时也把自己的实习经历,科研成果讲给面试官听,一招命中,拿下offer。

情商篇

在这个把情商拔高到决定命运的时代,同学小w就显得有些不合群了。

班级聚餐,忙,不去。

教师节送礼物,麻烦,不送。

找个妹子谈恋爱,不需要,不追。

大家茶余饭后,谈其他,都会感慨他情商低,不会想事,注定单身。

那小w平时在做什么呢?做实验,写文章,发文章,有一点空闲时间,可能会找他那唯一的基友下个小馆子,然后继续回到自习室奋战。

现在,小w过得怎么样?国奖是他的,优秀毕业生是他的,三好学生也是他的。

什么是他?

学生阶段,人际关系固然重要,但是,小w抓住了更基本更重要的一点——学习。

作为一个学生,不搞好学习就去做其他的事情,基本功都打不牢,那不是舍本逐末么。

遇到事情,先思考,找到事情的本质,会让我们的前行之路少一些岔口。


2017.12.29 第二遍100%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学以致用,所以,找到临界知识之后,我们要在生活中不断运用,践行,看到事情用我们学到的临界知识去解释,经过这样反复的刻意练习,我们在脑中的临界知识被不断强化,终将成为我们思想的一部分。

当我们掌握并践行临界知识的这个技能后,就会触发另一个按钮——预测。当掌握了事物的底层规律并遵循这个规律,我们就会看得比别人深比别人远一些,就可以根据规律预测以后的发展。



2017.12.28 第二遍75%

超喜欢今天海报,哈哈,自卖自夸一下

前面讲了很多提升学习力的方法和技巧,我们也知道了提升了学习力,可以加深我们对事物本身的认知,使我们思维更具有全局性。

仅此而已么?在作者看来,学习力达到一定层次之后,我们可以透过事情的表面看到更深层次的逻辑,这些看似简单的逻辑却能在许多领域通用,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引入的一个新的概念——临界知识。

何为临界知识?

当我们对某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后,会发现其中一些看似简单,但如果认真践行会产生巨大能量的知识,这就是临界知识。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学校附近总会层出不穷地开一些饭馆,有的装修精致,有的价格实惠,有的老板很帅……

但是很多饭馆开的快关的也快,那历经筛选,什么样的饭馆会开得久呢?

肯定是饭菜味道好的饭馆。

看到这,你可能会想,这道理谁不知道呀。道理简单,可是你看见那些历经兴衰的饭馆,很多迷失在价格战,装修风格战里,而在饭菜的口味上永远停留在开张时的水平。就像我们学校门口的饭馆能够坚持到我毕业的,没有超过三家。

可见,在学校附近饭馆的生存之道中,保证饭菜口感就是一条很重要的临界知识。

你看,临界知识就是这么简单基础。但一旦你忽略它,就会带来严重的打击。

寻找临界知识

看到临界知识这么强大,你是不是已经按耐不住躁动的心,想要去探寻世间万物中存在的临界知识了?那我们就一起看下作者总结的寻找临界知识的方法吧。

寻找临界知识,总得有一个切入点,与其寻寻觅觅,不如从我们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这样更容易激发我们深层次的思考。而且很多领域之间,临界知识是相同的,一旦打通知识栓塞,将会进步飞速。

就我而言,我喜欢去做汇报,每次在学校里做完开题汇报或者考核汇报,事后老师总会再夸我一遍,说我台风很好,节奏感很强,整个汇报很有吸引力。

被夸的次数多了,便会反思,既然在这个方面我做得比大多数人好,说明我还是有一定的特长的,那是什么原因让我能做好一场汇报呢?

首先,我不怯场。很多人一上台就会紧张,支支吾吾,而我到台上会感到亢奋,大方自信地展示自己,会给我带来成就感。

其次,我的PPT不会有太多文字。图文并茂,突出重点,这样,观众才不会一看到PPT就头大。

最后,我会在汇报之前多次练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走几遍流程压根就不会知道自己对哪部分内容比较生疏,不会知道PPT里哪部分有错误,不会把时间控制在规定时间内。

这就是我现阶段能从做汇报这件事里总结出来的临界知识:自信从容,重点突出不啰嗦,提前准备。

往别处看,这不仅适用于做汇报。写文章的时候,交朋友的时候不都同样适用么。

临界知识就是这样,学会一处,便可以推广到很多方面。

这么好用的技能,还在等什么,赶紧去挖掘去用起来吧。


2017.12.27 第二遍75%

图片发自简书App

前面介绍了那么多学习力的知识,相信你一定和我一样满心地想提升自己的学习力。正巧,今天我又学了三个提升学习力的小技巧,超级实用,快来一起看一下吧。

记录

今天说的记录和昨天提到的反思,简直是天生一对。

那为什么要记录呢?

我们大脑对事情的记忆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清晰牢固,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会对事情进行美化和修饰。

比如学校有次比赛,高手云集,我纠结再纠结,还是没有勇气报名,有几个同学报名参加,经过一个月的层层筛选,都落选了。

如果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就去记录,我肯定会记下自己当时的犹豫纠结,分析以及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然后排除杂念,鼓励自己在下次更积极主动一些。

如果没有记录呢?看到大家都落选了,我的大脑自动美化后会让我觉得自己当时深思熟虑,权衡利弊,最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甚至会为自己的先知感到洋洋自得。这样就不会有上面的那些反思,我也不会争取在下一次做到更好。

所以,及时、如实地记录事情的原委经过,写下自己的想法感受,把自己当作案例来学习分析,你会进步得非常快。

定期回顾

记录做好了就扔那不管了?

no no no,你要是这样做了,记录的效果可就大打折扣了。

我们自己写的文章,回头看看还都能发现很多错误,得到更多启发,更何况是深层反思自己剖析自己的记录呢。

每周回顾,每月回顾,每年回顾(当然,前提是你得坚持写了这么久),你会发现自己思想的进步;会发现原来同样的错误自己以前竟然也犯过,明明写出了解决方法,这次还是没有做到;同时,你可以对标自己每周每月每年的计划,不断修正自己行为。

这样,看似耗时费力,实际上是用自己的经历让自己少走弯路。

付费购买

在小灶群经常会听到一句话:付费就是捡便宜。开始还对这句话不太理解,随着大家在群里交流沟通不断深入,我才明白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如果没有我生命中的第一次知识付费——加入小灶群,我不会见到那么多优秀又勤奋的人,我不会知道复盘,不会知道知识变现,不会体验心理学的奇妙之处,更不会开始读书。我还只是那个聊八卦,逛淘宝,逛吃逛吃拖延晚期的女孩。

这些认知上的改变已经让我感到赚翻了,但紧接着还有行动上的改变,开始积极社交,开始运动,开始学让我头疼的英语,开始读书,开始为更多的知识付费……

付费,让我得到更深层的知识,更便捷的服务。这样用付费节约的时间学习付费得来的知识,不断地良性循环,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以上就是我今天学到的三个提升学习力的小技巧,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2017.12.26 第二遍50%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从书中学到了提升学习力的三个底层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看似常见的三种方法,如果认真践行,效果绝对显著。




反思




说到反思,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说的虽然多,真正践行的能有几个?践行并坚持下去的又有谁呢?

作者说的反思和我们印象中的流水账似的反思不太一样。反思时不仅要记下当时的事件,还要记下当时的所思所想,事情的结果,处理时出现的失误,以及可以提升的地方。

这样记录虽然麻烦,如果每天坚持这么记录,不用从别人身上学经验得教训,自己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数据库,你和别人用了同样的事件,经历的同样的事情,可你的收获将会比别人多得多。

以教为学

这一点,和猫叔分享中说到的“带着去教别人的心态去读书”不谋而合。

这也是我们这帮读书营的小伙伴最近正在做的事情。做了才发现,仅仅是转变一下想法,读书效果的提升却是巨大的。

以前读书,可能只是为了把这本书读完,给自己长长的读书之路立一个小小的里程碑。但当脑子里有了要教别人这个念头后,读一段都会想想如果用自己的话,该怎么总结这些内容;读到了不好理解的概念,会联想一些事例或者相关书里的内容,不断揣摩怎么样转述会更好理解。

这样边读边记边思考,一遍读下来,发现收获比原来只是为了完成读一本书的任务大了很多。

刻意练习

以前对于刻意练习的理解就是一遍遍反复练习做某一件事,通俗点说,就是熟能生巧。

现在看来,这种想法真是错到离谱。

熟能生巧,更侧重机械性的练习,反复操作最后达到熟练,就像在流水线上操作机器,只要时间够久,都会熟练。

而刻意练习,更强调练习我们的格局和认知能力。就像我们下象棋,初学时我们看到的只是“马走日,象走田”,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会锻炼自己纵观全局的能力,走一步看三步或者更多步。经常这样刻意练习,我们思维的深度和宽度都会得到拓展。

这就是今天我学到的提升学习力的方法,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2017.12.25第二遍50%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读书知道了习惯性防卫和跳跃性假设两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快来看看你有没有掉进这两种思维误区的坑吧。

习惯性防卫

关于这个思维误区,作者是这么解释的:当我们感觉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

看到作者这么贴切的类比,不禁会心一笑,是呀,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陷入习惯性防卫的陷阱。

记得在读书营选书阶段,我去豆瓣专门搜了对《好好学习》这本书的评论,褒贬不一,十分有趣。

有些人说成甲自己都没有把临界知识的定义搞懂,就拿出来讲,有种隔靴挠痒的感觉;有人说对作者二八法则的界定表示不同意;有人说作者是知识二道贩子,拿别人的理论来讲……

看了这些评论,不禁有些退缩,我真的要选这本书么?万一选错了二十多天可就耽误了。

又看看那些正面评论,抱着没有经历就没有发言权的想法,还是决定把书读完再评判那些言论。

现在,书读完了,启发还是很大的。也庆幸自己没有听那些现在看来有些偏激的评论。

回头想想,一部分作出这种偏激评论的人,是不是就陷入了习惯性防卫了呢?当一种理念对他们的思想产生冲击,不愿思考,就立马摆出战斗姿态:你和我不一样,你是错的!

成长,不就是一次次思想冲击,一次次打破自己的固定思维,然后重塑的过程么?一直抵抗,怎么成长?

那怎样打破这种惯性思维呢?

作者说,让自己建立绿灯思维。学习新知识前,带着空杯心态,虽然别人的想法虽然和自己不一样,但是仔细想想,一定有可取的地方。

坚持这种取众家所长的思维方式,收获一定会更多。

跳跃性假设

什么是跳跃性假设?未经理性思考、面对某种场景就立刻得出的结论,被称为“跳跃性假设”。

成甲老师引用了《影响力》作者西奥迪尼的一个观点形象的解释了这个概念: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

一旦触发了我们的某个按钮,我们跳跃性假设这个功能就会跳出来。就像如果碰到一个大咖,有的人习惯性反应就是退后,躲开。

这是未经思考做出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很多情况下都是不周全不理性的。

如果思考一下,见到大咖,为什么要退缩?怕被拒绝?大咖之所以成为大咖,一般都会比较谦逊善意。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还要害怕退缩?就算主动链接被拒绝,那也比没有行动,在心里就把自己否定了强吧?

现在想想,很多时候都陷入了跳跃性假设的坑。遇见问题,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或者否定自己,慢下来,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才能一步步摆脱懒,怂,拖延。


2017.12.24第二遍20%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直不喜欢回顾已经学过的东西,重读这本书,也是慢慢纠正自己这个习惯的过程。边学习书中的学习方法,边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真的发现了很多误区。

不去做,然并卵

道理都明白了,不去践行,它真的只是一个孤零零的概念。

很多时候学知识,只是停留在“我知道了”的层面,再次看到这样知识,会恍然大悟一下:哦,我们好像见过。然后又把它扔在了角落。

这种只停留在知道,把知识当作一种谈资的行为,只是最初级的学习,或者连学习都谈不上。

学以致用才是关键。就像我年初时候就知道复盘的重要性,可是这一年我仅仅把对复盘的认知停留在概念上,知道这个词的存在,当想落实到行动上时,总是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嫌麻烦不愿开始。

从读这本《好好学习》开始,我终于把复盘这件事落实到了行动上,学习成甲老师晨练反思的方法,每天记下自己的小确幸,小反思和小计划,每天不断反馈,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虽然才开始一周,但是我确实爱上了这种从自己身上看到教训并且提升的感觉。

所以呀,方法念叨一百次,不如自己做一次。行动,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学习的本质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一直在学习,却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现在想想,在我这个阶段,希望能通过学习,提升自己认知,使自己做人做事更得体。

想达到这个目标,我需要的是什么?读书的时候勤思考多践行呀。

那我之前是怎么做的呢……

不断追求读书的速度,看到一个新的概念,马上划出来,或者记上,天真地以为知道了概念我就达到目标了。看完一本书感觉就打完了一场仗,给它盖上了一个“已阅”的戳,马上转战别处……

很明显,我跳进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里而不自知,甚至洋洋自得,看,我比别人勤奋了好多,我每天都读书,学习,练口语……

可是,真正转化成自己知识的又有多少呢?回头看看,好像真没记住几个。

学以致用,如果用不到,你学这些知识是为了什么?



2017.12.23第一遍100%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结束了《好好学习》第一遍的阅读。

正好今天周六,进入读书营第一次慢下来思考一下最近的读书方法和对书中方法的践行情况。

取舍

最近好像陷入了一个怪圈,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做完一件事,不管质量,不去思考,赶紧换另一个战场,忙忙碌碌,我收获了什么?

是的,这样每天都很充实,可是我把每天的事情都只停留在了“做”上,而黄金思维圈告诉我的是要首先明白为什么要做,用结果指导行动,这样才更有效果。

虽然每天完成了读书营打卡,小灶群打卡,英语学习打卡,制作海报,跑步,练字,写论文,可是面对被分割的七零八碎的时间,真的知识忙忙碌碌,碌碌无为。

就像邹小强老师的分享中说的那样,什么样的年度计划是合理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完成计划的时间小于或等于你的空余时间。

计算一下时间,适当取舍,只留三件最重要的事情,什么都想要,最后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及时反馈

我是一个自制性很差的人,如果没有人监督或者反馈,很可能就自甘堕落陷入自嗨模式。

所以报一些有约束性的训练营,在规定期限内,知道有人在关注我,如果完不成,会有相应的惩罚,所以都可以完成的很好。但是期限一到,没有了约束和反馈,我又会恢复原状。

及时给自己一些正面反馈,组伴或者自我监督,用持续的反馈让自己不断修正方法。


前路漫漫,坚持,不断反思,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2017.12.22 第一遍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有两点启发

复利效应

每天多努力一点点真的有用么?

以前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不确定的,读了这本书,看看作者的讲解,回想以往的经历,才真正理解了复利效应的强大。

拿我减肥来说,以前减肥总是三分钟热度,坚持三天五天一个星期,看不到效果就泄气了,如此循环往复,我依旧是那个小胖子。

今天报了个28天线上减脂营,在营养师的指导下,改变自己的饮食结构,做半个小时左右的运动。

本以为被狂虐的我看着每日计划,不禁怀疑,这真的有用么?

抱着钱都交了怎么也得坚持下去的心态照着做了。

前几天效果不明显,体重起起伏伏,这让本来就怀疑的我更没信心了。营养师一直鼓励我:坚持下去,有那么多成功的例子,为什么就觉得自己不行呢?

就这样一路磕磕绊绊坚持着,过了一个星期,体重基本以两天一斤的速度往下降,28天,顺利达标。

看看这次,对比以前,原来我与成功的距离真的只差了个坚持。

黄金思维圈

做事之前,让自己明白到底是为什么而做。

以前做事,只把自己当作执行者,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不去想原因,只求把事情做完就结束了。

长时间忙忙碌碌又没有长进,才痛定思痛寻找改变。

观察周围那些上进的人,做事之前总会理清思路,有目的性地做事,而且他们更乐于付出,其实,到了最后,这种付出既利他又利己。

慢慢学着他们做出改变,做事好像变得有趣多了。

比如我们平时大家合作做实验,每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放在以前,给我什么任务就做什么任务,做完之后就干等着被分配另外的任务。

现在呢?做实验之前先理清实验目的,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其次我们是一个合作的整体,大家都把实验做完了才能结束。明白这些,做自己这部分工作时就会更有目的性和条理性,做完自己的工作,会主动找活干帮助别人,这样实验进度快了,大家氛围也会更融洽了。

以前只觉得这种思想更积极,读了这本书,知道了原来他也有个高大上的名字——黄金思维圈。

多刻意练习,把这种思维方式更多地融进生活。



2017.12.21 第一遍 107-206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对于网上的一些言论定义,不要不信,也不能全信,找到其根源,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践行起来也更有底气。

比如很流行的“一万小时定律”,根据字面意思,我一直以为是某件事我坚持做一万小时,就会有所成就。事实上呢?“一万小时定律”来自作者调研的小提琴演奏者,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成名之前经历了一万小时的训练。这和我原来的理解就有很大的偏差。



2017.12.20 第一遍94-106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写了复盘日记,根据作者说的,不仅记录了昨天发生的事情,还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心情,环境,别人的行为。这样以一种上帝视角来看昨天发生的事情,有了更多的收获。

作者推荐了印象笔记,今天一直在忙着做海报写论文,还没开始下载,一会忙完了就去下载摸索摸索怎么用。



2017.12.19 第一遍 48-93页

今天读《好好学习》,有两点收获。

反思

用作者晨间反思的方法反思了自己最近的状态。一个字——忙。

小灶读书,读书营读书,做海报,学校年终总结,发论文,写毕业论文……每一件都很重要,每一件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想想事情的本质。我现在的身份是什么?学生。我的主业是什么?学习,做实验,写文章。我参加小灶和读书营的目的是什么?充分利用闲余时间提升自己。

对呀,既然知道了主次,那就应该对时间有更合理的安排。每天正常上班时间做与学业有关的工作。读书做海报时间不够,向早上要时间,早点起床,上班时间之前把这些做好,一整天都会觉得很轻松。

长远眼光

做事要看得长远,不要被眼前的表象迷惑。

最近身体一直不太好,内分泌失调,脸上长痘,肠胃也不舒服。一向身体倍棒的我怎么会这样?

经常被喊去聚餐,暴饮暴食,肠胃自然不舒服。白天时间被安排的满满当当,没时间扣手机,晚上不舍得放下手机睡觉,我不长痘谁长痘,我不失调谁失调?

暴饮暴食,刷微信刷微博,当下是开心了,以后呢?得了一身慢性病受苦的还是自己呀。

当机立断,减少聚餐频率,就算去聚餐了也多说话少吃饭,规律作息,争取十点半睡觉,六点钟起床。

健康生活计划第一天,加油啦~


2017.12.18 第一遍 20%

图片发自简书App


1.重视基本规律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重视事情的初衷和基本规律,会更高效。

2.认知深度

互联网带来了知识的普及和快速传播,在这种背景下,谁对知识挖掘得深理解得透彻谁就会脱颖而出。

3.学习误区

很多知识,我们只限于知道,然后就丢到一边去学新的知识,这就像那只捡玉米的熊,真正掌握的知识没有多少。

4.斜杠青年

本以为大家都追求的斜杠青年是身兼数职行行都懂,其实这只是简单的兼职。在某一领域深耕,学思并重,触类旁通,这个过程才能造就你的斜杠技能。

5.信什么,便是什么

我们心中坚信的理论是很难被撼动的,对事物少些固化的评论,会得到更多。

6.新旧冲突

当新知与坚信的理论冲突,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伪,拒绝改变。当这种情况出现,警惕起来,这可能就是我们成长的契机。

7.“我”与“我的观点”

“小明,你的文案做的好烂。”

“胡说,你的文案才烂!”

对方明明是在说文案,小明却认为他在针对自己,很快做出反击。找准关注点,不做无用的争论。

8.真问题

把时间花在那些阻碍你提升认知的点上,不要觉得是浪费时间,一旦理解,你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进步飞快。

9.不从众

有时会觉得,大家都这样速成读书,我慢下来会不会显得太怪,会不会落后呀?《少有人走的路》里也说过,偷懒不愿思考,容易出现从众行为,如果出现问题,把责任推给集体,省心省力。珍惜思考的机会,对自己负责,也为自己不后悔。

10.向内求

遇到问题,不要总找外部原因,向内求,方能进步。


2017.12.17 第一遍 10%

By 小越越

1.人比人得死

人与人的阅历,认知,性格不同,达成的成就也会有很多差别,看看那些牛人,人比人,气死人呀。

2.减少差距

那怎么缩短和大牛的差距?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唯有学习,才能让我们进步。

3.不去做然并卵

为什么知道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没有践行的知识很快就会被希望,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目的。

4.突破自己

成甲老师三次知识管理课都没有照搬套路,每一次都有创新。不要把同样的工作机械性重复,每次都突破自己,会进步更快。

5.交友之道

徐金琪老师和成甲老师的结交让我看到了长久的友谊是势均力敌互相欣赏互相成就的。

6.大道至简

理解复杂的道理很厉害,更厉害的是把复杂的道理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方式讲出来,老妪能解。

7.专注的力量

当多任务来袭,总会让人焦虑。东打一枪,西打一耙,最后很可能一事无成,专注一件事,慢就是快。

8.知识体系

面对越来越多的知识,自己也会越来越迷茫,这些或独立或冲突或相关的知识,把大脑分成了好多区域,不知道如何利用。唯有把学到的知识体系化,才是真正的理解。

9.抓住核心矛盾

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如何下手?找到受众的核心需求,抓住主要矛盾,问题会简单很多。

10.复盘

很多牛人都有复盘的喜欢,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进步。每天督促自己,坚持复盘!



2017.12.16 第一遍 5%

By 小越越

我们要努力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并且发现他们。那怎么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呢?

可以审视自己,寻找自己的天赋,观察自己有没有天生擅长的一些东西;如果没有,就寻找自己的兴趣点,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追根问底,不断提问,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己临界知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