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近几年,对中国教育的批判声日渐增多,对此进行的讨论也是屡见不鲜,众多的教育家和老师们就中国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教育的改革方案也是众说纷纭。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而显示出来的问题,但是当自己看到夏丏尊先生,朱光潜先生以及今天读到的叶圣陶先生对中国中学生教育所提出的建议时才明白,当下中国的教育问题200年前已经显现。而且这些先生们也针对各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从人性出发,从知识的实用性出发,从学习的本真出发去探讨,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是着重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单纯的记忆和背诵。对当下的中国教育,也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在现代中国人的一般认知中,提到学习二字,想到的就是从幼儿园开始的拼音字母,再到小学里不能完全理解的唐诗三百首,接着就是初中,高中怎么也写不完的练习册。只要告诉大人,孩子们正在学习,那么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让步了。但是若是问起孩子们,你知道月季花的花期是什么时候么?有些孩子知道,因为自然课上说了,是一年四季都开的花,还有些孩子不知道,因为没有背过相关知识。如果让那个知道月季一年四季开花的孩子形容花开花落,ta就不一定会了。若是在家中种上一盆月季花,再让家里的小孩负责每天给这盆花浇水,ta就可以看到从花蕾到花开,再到花落的一整个过程,而当你对花落失望时,看到旁边,一朵新的花蕾已经出芽,月季的名字就这么来了。这就是先生说的,
教科书不过是个纲领,是宾,真实的事事物物才是教学的材料,是主。
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除此之外,那作为学生,还需要做到什么呢?
普通教育的目标是养成一般人当公民的好习惯,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养成一些人做专门人才的好习惯。
现在社会上很多的专家,也就是自诩在某一领域里可以给他人提供指导的专门人才。ta们头衔响亮,只可远观,如果仔细交流,难免有些会露馅了。叶圣陶先生说的专门人才,是要:
专门人才对于某一专门,不仅接受它已有的成绩而已,还得加入自己的努力,使它的成绩更丰富,更完美。换一句话说,专门人才负者一种责任,要推进文化的步子,增加文化的总和。这种责任也不是单凭空口或空手负得起来的,必须有一套精密的方法,尤其必须在某一种专门范围之内,随时随地都运用那套方法才行。
近几年文化类的综艺节目大火,人人在观看的时候都惊叹于选手们的记忆能力了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16岁小姑娘武亦姝”,在佩服她的记忆力之余,最欣赏她对诗词本身的喜爱,“我觉得比赛结果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能享受到,就够了。” 因为喜爱而学习,从而记住,而不是因为记住才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