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几个有意义的活动,每个活动上的嘉宾几乎都会对“读书”,做自己的一番看法。
艾力“不管你读什么书都好,只要读书就行。如果读不下去怎么办?那就找你能读的下去的书。你喜欢武侠,那就去读金庸。你喜欢游戏,就读写游戏的。读书,无所谓你读什么,只要保持阅读就好。”
台湾艺术家彭怡平“台湾的阅读量已经够匮乏了,但是大陆的阅读量更少。在台湾倒闭一家书店,我们开起来一家,倒闭一家,我们开起来一家……一定要读好书,有质量的可以让你进步的,有意义的书。”
《儿童法案》《试刊号》读书会中的一位老师,“我并不以读书为生,读埃科的书是我纯爱好。我以电影为生,如果一个月不看电影,我不会觉的难受。但是我不能一个月不看书,如果有一个月不看书,我都会觉得身体里缺点什么。读书使我觉得我由内到外散发异彩。”
每个人都对读书有自己的见解。艾力老师是我从喜欢看书之后听到的第一个谈读书的人。就像我的启蒙老师一样。在我心里关于读书的想法深受艾力老师的影响,觉得读就好,不管什么类型的书,只要看就行。但是从内心又会排斥看《霸道总裁爱上我》这类书。直到听到彭怡平的见解,在那场签售会上可能是因为承办者的宣传不到位,参加活动的人特别少,我们的彭老师有点生气。所以说话很直白,可以说是很委婉的大批特批了我们大陆的整个读书的习惯和文化氛围。她让我开始思考,究竟我们看书的时候要不要选择看什么书。因为脑海中有了固有的思维方式,所以当时对彭老师的话并不感冒,直到这周参加的这两场读书会。《儿童法案》和《试刊号》的读书会是真正的读书会,每位老师谈书,谈作者、谈作者的写作风格、谈此次书和以往风格的不同、谈他们看书的感受……这次读书会让我打破了我的启蒙老师给我的启蒙思维。
反观这一路我接受到的关于读书的不同看法。其实是代表了不同的阶段的读书的思考。艾力老师面对的是想走上或者刚刚走上读书这条路的学生。在这个阶段,你读就好了,读书总比不读好。从你的兴趣爱好开始,你才会开始读书。当你喜欢上阅读之后,就应该选择看什么书,判断什么书才是一本好书。读了很多类型的好书之后,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类型,一个作者,研究他的书,他的写作风格。当然这事是“大家”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