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商鞅鸣不平

在《史记》当中商鞅被太史公这么评价: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但我认为,商鞅是个具有很大功绩的人物,功绝对不低于过,他在政治、军事、历史方面的影响力十分卓越。

商鞅在政治上的作为卓越。

颁布法令卓越。

商鞅采用依法治国的思想,他在秦国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之后他实行变法,颁布了这些法令: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商鞅在设法令后,恐怕百姓不相信,因为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不免有些奇怪,所以没有立刻的实施下去,而是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将这木头搬到北门去,就有赏,刚开始设的是十金,但是没人上去搬,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在当设成五十金时,有一个人将这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立刻赏了他五十金,执行法令卓越。

他颁布的法令,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在他和甘陇杜挚的辩论中,他提出了不能一味遵从先辈的规则,这样就无法进步,而应该不断的创新,聪明的人是设定法律的人,而愚蠢的人只是遵守法律的人,之前的只能作为参考,但是一味的去遵守之前的法令,和制度,是无法进步的,他举了: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这就说明,商鞅在颁布新法令上开创了先河,实现了创新,而且他很聪明的知道,直接颁布法律,不妥当,所以首先让民众知道,这些法令是真的,让百姓们相信这新法一搬布,就一定实施。这也为新法颁布减少了阻力,颁布新法就顺理成章,他在颁布法令上卓越。

执行法令上卓越。

新法刚颁布的时候,许多人都在议论新法,说新法不便,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依新法处罚太子。但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公子虔和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在这之后新法推行了十年,实现了很大的效果,并且他惩治了那些开始说新法不便,而现在又说新法便的人,之后没人敢议论新法。

这点可以看出商鞅在新法执行上是公平公正的,新法卓有成效,依法办事,在执行上十分的得力,显然,他不顾自己的退路招惹了官僚贵族去为新法开辟出一条道路,算是以身殉法。

商鞅在政治上的贡献,绝对是前无古人的,他和秦孝公一起开辟了,一条新的富国强兵的道路,他的政治变法,使秦国上下一体,在短时间内使秦国一跃变成最强的诸侯国,他在政治上的成就十分巨大,但他的下场,也不禁令人唏嘘,所以我会商鞅鸣不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