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总幻想着一夜暴富,可当梦醒来,却发现自己仍在现实中为柴米油盐而苦苦挣扎。财富成为了大众追求的首要目标,大多数人拼了命地想赚钱,但日复一日的工作似乎永远看不到尽头。有的人刚出生就家财万贯,站在了普通人的终点线,而有的人依靠自己打拼却只能凑合过日子。财富分配的不均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看了几本投资理财相关的书籍后,我逐渐明白,快速赚钱的方法并不存在。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在理财的道路上,这句话同样适用。我们需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财富。“慢慢变富”,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这种脚踏实地的方式,大多数人都有能力做到,真正的难点在于要始终保持足够的耐心,在充满诱惑的环境中不随波逐流,不被看似捷径的险途所迷惑,能够耐住性子坚定地在正确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持续买入》与《金钱心理学》《财富方程式》等理财书籍相互呼应,让我构建起更完整的理财认知体系。《金钱心理学》教会我降低预期,以平常心面对风险,坚持长期主义;《财富方程式》让我学会专注、自律,追随天赋,合理利用时间,分散投资降低风险。《持续买入》的核心理念 “持续买入” 则如点睛之笔,强调持续买入多样化、能产生收入的资产,这种简单习惯会像滚雪球般为未来带来惊喜。
攒钱才是硬道理
年轻时,我们的预期储蓄往往大于投资收益,这正是把人力资本转换成资产资本的黄金时期,更应该关注怎么去赚钱和攒钱,而非将更多精力关注在投资方面。我们可以选择像基金定投这类低管理成本的理财方式,比如基金定投等,每月按时投入,如同播下种子后定期浇水施肥,让其自行成长。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努力赚钱买更多 “种子”,而非急于关注成果。
面对充满变数的未来,我们的收入与支出难免产生波动。年轻时,收入与支出成正比增长,步入中年,收入增速放缓甚至可能因失业而断崖式下跌,可支出却不会轻易减少,尤其组建家庭后,各类琐碎开销累加起来也是一笔不菲的数目。因此,从现在起,就应尽可能多地存钱,为未来可能遭遇的状况做好充分准备。
提升储蓄的方法,无外乎 “开源节流”。削减开支是提升储蓄的有效手段,门槛低且效果立竿见影。例如采用书中的 “两倍法则”,对有消费罪恶感的支出,将等额资金用于投资创收资产或慈善捐赠。而我更加喜欢给自己一个“购物冷静期”,将想买的东西先加入购物车,冷静几天后,若仍有强烈购买意愿且理由充分,再行购买。很多时候,消费欲望如火苗般易冲动燃起,通过这种隔离方式,能让我们基于内心真实需求,决定是否付诸行动。
增加收入虽难度大,但上限高。普通人常见的收入来源是工资,风险低但上限有限。当获得加薪和奖金时,至少将其中 50%存起来,合理控制支出增长,加快财富积累进度。自主创业当老板,风险与收益上限皆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结果难以保证。折中的办法是在工作之余探索副业,既能保障基本收入,又有提升空间,不过这需要在繁忙工作之余拓展自身能力圈,付出额外努力。趁着有空多去尝试,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赚钱方法。
对于债务也不能一概而论其好坏,合理利用债务可以在降低风险的同时获取更高的回报,如果自身储蓄不足以一次性支付,可以借助债务提前实现目标,但一定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自身的还款能力。像是买房这种巨额的支出还需慎重考虑,在前些年房价还在不断上涨的时候,很多人宁愿背负巨额贷款都要抢着买房,因为他们相信房价还能一直涨上去。然而,近年来房价下跌,房多人少的局面未来将会越来越常见,房屋闲置成为资源浪费。因此,购房要综合考虑市场趋势、自身财务状况与实际需求。
“四笔钱”投资策略,调整好心态
当我们打好财富积累的基础后,合理的投资策略与良好的投资心态便成为财富增长的关键。
每个人都可以搭建自己的“四笔钱”:活钱管理、稳健理财、长期投资、保险保障。活钱用于应对紧急情况与日常开销,如持有现金。3 年内要使用的资金,可投资债券等稳健增值资产;长期目标则可投向股票市场,分享经济增长红利;保险作为人生安全垫,能在意外降临时减轻冲击。具体划分需结合个人财务状况、投资目标、年龄阶段与风险承受能力,适合自己的配置方案才是最优解。
投资就像是滚雪球,越早积累越复利越多。这是一个漫长过程,能有效补充后期下降的人力资本收入。金融资本不需要过多的干预,而是需要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的耐心,不必纠结一时涨跌。市场波动不可避免,正是这些波动创造了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我们应笑对市场起伏,把握时机。
资产类型丰富多样,投资方法因人而异。当对投资方向感到迷茫时,不妨留意生活中常用、必不可少的东西是否有对应可投资资产。买个股还是买基金,取决于个人风险偏好。有人追求高风险高收益,愿意为超额回报承担额外风险;而我更倾向于稳健,选择基金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收益波动相对平稳。
买入不必过分纠结是否在低点,坚持定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定投能将风险均摊开来,它可能不是最优解,但却是最稳妥的解。不要纠结一时的涨跌,人生恰似一场马拉松,不到终点难分胜负。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市场风水轮流转,低谷时往往孕育机会,众人狂欢时则可能已至巅峰。面对市场暴跌,不应恐惧,这或许正是抄底良机。当然,投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要陷入那些虚无的数字当中,有合理需求时该消费就消费,如果生活都过不好了,那么再高的投资收益对我们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比赚钱更重要的事
在掌握投资策略并调整好心态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人生规划与财富观念的塑造。退休不仅仅是金钱上的退休,还包括人生目标的切换。当你不再需要为了金钱而奔波的时候,反而要注重切换新的追求目标,避免陷入无所事事的状态。工作赋予我们收入,也让我们与社会紧密相连,保持规律生活。退休则是开启第二人生的契机,可重新规划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人的欲望无穷,如果一味与他人攀比,那么钱永远都赚不够。人生这场游戏的终点线由自己定义,该努力时努力,该放松时放松。我们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其中,跳出来去寻找人生真正的意义,活出自己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时间是比金钱更宝贵的财富,投入到兴趣爱好与陪伴家人朋友中,这些经历无法用金钱衡量,却能赋予生活真正的价值。
说到底,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不要妄想着天上掉馅饼能够一夜暴富,还是要脚踏实地,从现状入手剖析自身情况。投资并非快速致富的捷径,而是让财富慢慢增长,抵御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在财富积累的道路上,开源节流并用,避免不必要的大额支出,大胆买入增收资产,以钝感力面对市场暴跌,坚信时间会给出答案。生活中的困难终将过去,再回首已是繁花满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