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部分)
苏格拉底:“生存”不是物理概念和生理概念,而是文化概念,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柏拉图《理想国》提出“洞穴理论”:太阳代表善,而善只能通过知识来获得,阳光是理性,它赋予我们真实知识的可能
柏拉图的所谓知识,意见和愚见的区分:
愚见——没有头脑的人
意见——普通大众
知识——有理据的意见
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提出 ,“突然”与“应然”之间应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突然”——what's is,即,事实判断
“应然”——基本价值上作出的判断
马克斯韦伯将理性分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1,价值理性是无法达成一致的,
价值主观主义又称价值相对主义
主要认为价值或价值判断仅仅只与判断主体具有相关性,即,因判断主体不同而具有相对性
2,工具理性是通过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事务的最大功效,为人的某种功利实现服务(工具化突出工具理性概念)
马克斯韦伯论“诸神之争”
从生命本身的性质来理解,它所知道的只有诸神之间无穷尽的斗争,这意味着对待生活的各种可能的终极态度是不相容的,因此争斗也不会有结论
尼采最早预言“虚无主义”时代来临
所谓"超人”是指能够大无畏的面对生活的人生的无意义的人
现代社会的理性是一种工具化理性,以计算和推理为特征,以有效性为判断标准
主要特征:高效率,非个人化,可预测性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两个区分的重要层面
心灵层面:对个人精神状态,心灵秩序影响造成了生活的无意义性
社会制度层面:存在着工具理性蔓延后的商品拜物教